和你一起学作文-语言:“永远变化无穷”(8)
有一位采访过毛泽东的美国著名记者,曾经批评那种“被毛主席语录盖得透不过气来的密密麻麻的长文”,同时他又赞扬中国古人的“妙语横生,言简意赅,才智令人陶醉”,并且指出:“毛泽东本人就有一种活泼、尖锐的风格。”我觉得,我们正应该发扬这种简洁明快的优良文风,并且力求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读书时,不要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叔本华语);作文时,也不要把自己的文章变成“别人的跑马场”。让我们勇敢地骑上自己的语言骏马,驰骋在创新思维的赛场上吧!
除了名言警句,还有些时髦的词语,往往也会被滥用。比如近年来,有一个叫“天籁”的词语就简直到了红得发紫的程度。过去有所谓“言必称希腊”的话,现在许多人一谈到音乐,则几乎是“言必称天籁”。
什么叫“籁”?《说文解字》上说是古代一种三孔的管乐器。什么叫“天籁”?就是“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风声、鸟鸣声、流水声等等。所以,原本“天籁”这个词与“人为”的音乐之间,并未发生太多的联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有人把它等同于“仙乐”的比喻义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于是乎,只要觉得这声音动听,或者,只要为了形容这声音好听,就一概誉之为“天籁之音”了。于是,在许多同学所写的《最动听的声音》一文中,当然更是洋溢着“天籁之音”啦!有一位同学解释说:“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呢?是妈妈的话语,是老师的教诲,是朋友的安慰,这些都是‘天籁之音’。”
王蒙先生称得上是精通汉语的一位大师了。他在山东理工大学作讲座时,曾趣谈他对“皎洁”这个词的情感转变。他说,起初觉得用“皎洁”形容月亮真是非常生动,“后来读了一本《模范作文选》,里面凡是写到月亮,都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渐渐地,它控制了我,抹杀了我的创造性,使我丧失了对月亮的感觉。所以,‘皎洁’就变成我最痛恨的形容词之一。”由此我猜想,王蒙现在见了这么多的“天籁之音”,其痛恨之情,或许会更有过之。
所谓“文章最忌随人后”,讲的不仅是立意、结构、写法等方面的问题,也包括语言的运用。我们平时要从古人、今人的语言中,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吸收各种营养,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但是在写作实践中,则必须按文章的实际需要说话,千万不要赶时髦、随大流,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现在,是“快餐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必须有所取舍,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