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学作文-散文的基础知识
一、散文的基本概念
在文体分类史上,散文的概念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代,曾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统称为散文。现在,散文的概念缩小了,成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这样定义的散文,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等,狭义的散文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而又非常注重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散文。
狭义散文又可大致分为两种:以写人叙事为主的,称叙事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的,称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多从记叙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过程出发,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谋篇布局;抒情散文多用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来连缀片断的人物、事件及景物,文章的脉络常和作者感情的发展相一致。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议论性散文有李大钊的《青春》、陈独秀的《偶像破坏论》和鲁迅的《随感录二十五》等。最早出现的抒情性散文是冰心的《寄小读者》和《往事》,后来则出现了不少散文大师,如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丰子恺等。叙事性散文最早的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叶绍君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发展至今,散文已经成为作者面最大、读者面也最广泛的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1、内容上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散文作者一般都是叙事的主体和抒情的主人公,往往由于更加贴近生活而显得真实可信,因而很容易感动读者。有时为了艺术上的需要,也会略有合情合理的虚构或调整,但必须做到“大实小虚”,无伤大体。
2、写法上“散”与“不散”相结合。所谓“散”一是指题材广泛,很少有限制。风景静物,花鸟虫鱼,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自然变化,国际风云,风俗人情,街谈巷议,往事回忆,感触情怀……无一不可写。二是指笔法自由,行文随意,有收有放,有详有略,有曲折,有节奏,“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所谓“不散”,可以是指集中鲜明的主题和严谨紧凑的结构;也可以是指较为含蓄宽泛的立意和较为轻松随意的结构,但也不能意多乱文,不能芜杂散漫。以上“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即所谓“形散神不散”。
3、艺术上具有诗的意境和氛围。散文不像小说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不像戏剧靠人物的语言、行动、矛盾冲突和戏剧高潮来打动观众,也不像诗歌那样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但散文也要努力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意境是内情与外境的融合,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感情高度融合后经过文学加工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正因为如此,有些写得好而又特别精短的散文就被称为散文诗。
4、语言上具有个人的风格与特色。在散文中,作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叙述、抒情和议论来与读者进行交流,因而在语言的锤炼、修辞、风格、特色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总的来说,散文的语言应该做到准确、凝练、含蓄、优美,能“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同时,还要在语调、旋律、节奏等方面有所追求,如句子的长短、散整、雅俗和音调的抑扬、缓急、高低等,都要能和谐地配合内容的表达。
三、怎样才能写好散文
为了写好散文,我觉得必须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1、培养观察的能力。凡作文,都需要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散文内容的源头活水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真诚的情感、真切的体验和真心的感悟,而这一切,都必须首先有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如果你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对人和事都无动于衷,冷漠无情,当然也不会仔细去观察,认真去体验,那你就根本不会有写作散文的冲动了。朱自清通过《背影》写父亲的爱,难道不是首先出于他对父亲真诚的爱心和关注吗?
2、寻求深切的感受。散文的选材来自生活,好像什么都可以写,但凡是写得好的散文,其主要内容一定出自作者最深切的感受。朱自清写《背影》,是因为年迈的父亲在艰难生活中一个显出老态的背影,触发了他无限感恩的心情,从而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可以说,这篇朴素动人的散文,完全是从这种对于亲情的深切感受中酝酿出来的。
3、展开丰富的联想。从一事一物、一片深情或一点感悟出发,都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从中选择可以与之连缀、融合的内容,才能形成立意,演绎成文。至于能不能找到适合的内容,第一要看你有没有丰富的知识,第二要看你有没有丰富的阅历,第三要看你有没有活跃的形象思维。朱自清写《背影》,光写父亲在火车站月台上那一个场景也不能成文,必须由此加以联想延展,融进父亲相关的言行细节,方能充分蕴涵自己的情意。
4、实现优美的表达。“优美”决不是片面追求辞藻的华丽,关键还是要做到“浓妆淡抹两相宜”,关键还是要表现自己的特色。比如郭沫若、刘白羽以气势磅礴见长,朱自清、茅盾以朴素细致见长,老舍喜欢诙谐,巴金擅长缠绵而又亲切,冰心爱用慈母给孩子讲故事的笔调,赵树理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杨朔讲究华丽的文采,周扬明哲,秦牧渊博……我们写散文,也要争取写出自己的特点。
下面的几篇例文,可以说也具备了散文的一些特点。
例文58:
风从故乡来
石桥中学初一(4)班 徐扬杨
2001年“增华阁”大赛获奖作品
离开故乡已经三年了,还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天上午爷爷都会扛着我出去吹吹风,晒晒太阳。依稀记得每年农忙,我总会端个小板凳去稻田,看风儿把稻子吹成“金色的波浪”。还记得我常哭着闹着,叫老太带我去大队看戏,而我总依偎在老太怀里,吹过几阵风,我就静悄悄地睡着了。所以,后来老太带我去看戏的时候,都带一条花色的毯子。总之,在故乡,曾经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使我难以忘怀。
时间如流水般悄然逝去,我搬家到石桥已经三年,现在已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了。可我还是经常回想当年,回想我在奶奶家上小学的情景。
爷爷每天都会送我去上学,最难忘的是头一回。他把我送到学校门口,又目送我进了教室才回去。可是走着走着,他一转身,却发现后面跟了个小尾巴。嘿,我又跟着他回来了。每天回家做作业,只要天好,我总是端个板凳去门前的大桃树下。凉爽的风儿一阵阵吹过,满树的叶子释放出一种淡淡的清香。这时,我常会抬起头,嗨!嘴馋的我又想吃桃子了。后来呀,我想吃几个桃子,作业本上就会多几个叉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