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学(19)
在批改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小组的群体力量,要求每个学生都应积极的发现别人作文中闪光点,如精彩的描写,典型的细节,恰当的用词,独到的见解等。只要发现一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也要在下面加上圆圈,在旁边注写称赞评语。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教师要求学生批改后要对作文大声地读一遍。通过大声读,回反过来检验书面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合乎说话习惯。
(三)对学生批改的组织和引导
1、分小组参与批改面广见效快,对小组怎样划分,每个小组改谁的作文,教师都科学安排。三年级年龄小,教师就让两三个好学生领一个组,一班分两三个组;到四年级学生初步入了门教师就让两个好学生领四五个人;到五年级一个好学生领三个人;到六年级基本就可以两人一组,六年级下学期就可以两人交换作文单独修改了。如何安排批改内容呢?学生写好作文交上来后,老师要先看一遍,对学生作文的整体情况,以及典型作文心中有数,有目的地把学生搭配分组,推选一位责任心强,语文素养较高的同学做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评改。
2、每次作文评改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本次作文的中心、构思、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确立标准,为互批互改作好准备。
3、指导学生批改,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开始参与批改,要求不太高,针对不同年级围绕作文的训练重点进行单项修改,各年级一次一个重点,对上次的训练重点有回顾,在局部修改的基础上,边巩固边拓展,逐步达到全面修改的要求。
到了六年级,学生基本上能积极思考别人的作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上遵循修改规律,按要求完成修改任务,这时,老师主要是发现学生批改中的精彩之处,充分肯定,以赞赏的语气加上适当的点评介绍给大家,供学生欣赏借鉴。如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目睹一次交通事故,文中写道:围观的人渐渐散去,我也走了。小组互改时,同学们在后面加了一句“只留下地上那一滩黑红的血”这一句多好啊,这真是“血”的教训,还有什么教训比这更深刻呢?又如一个同学随他当老师的妈妈到栗园小学参观回来后写了一篇作文,记叙他在那个学校听王老师的一堂课,作文中写道:“王老师讲得真好啊!”批改时,小组在后面加了一句:“我真想做他的学生”一句,真是妙极了!一个同学写教师节的早晨,他“把一束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偷偷地插在老师办公桌上的笔筒里”,小组批改时,把“偷偷”换成了“悄悄”,原作者不理解说:“不想让老师知道那不就是‘偷偷’吗?”批改的人也说不明道理,老师就相机点拨,从环境到人物的心情,再到表现的中心引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分析讨论,使大家心悦诚服,知道怎样用词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四)鼓励学生下有自己见解的评语。
评语怎样下由学生集体定,教师要求学生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找出写好的办法,对作者适当鼓励。教师一般情况下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让批改者和习作者交流,以使评语更中肯。文后评语由小组讨论,共同评价,参与者轮流执笔。
(五)参与优劣评价,实现鉴赏能力的提高。
对作文内容和学生的批改评价两方面进行评定,是教师在学生修改的基础上进行的,师评既注意习作者的态度,水平的评定,也注意修改者的态度、水平的评定,评出习作的等次,写好简明扼要的评语,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习作和修改的效果。
为使习作能达到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师对本次习作进行课堂评讲很必要。教师评讲采用范读优劣作文,大家评定的形式。教师每读一篇,就让学生评论一次,指出优在何处,误在何方。对较差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指出其可供人借鉴的地方,那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写得精彩,也充分肯定,予以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了保护,也为下次习作努力认真提供了原动力。每次详细讲评不超过三篇,再简略评讲三四篇,给大家自我阅读习作留下必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