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学(20)
学生的评价参与,既是作文评价的参与,也是鼓励兴趣的参与。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不足,对任何一篇习作都能一分为二,对任何同学的习作都不求全责备,始终把评价的立足点放在对别人的鼓励,帮助上,使评价变成了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动员会,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希望,努力作好下一次的作文。
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说、写、改、评中,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重鼓励,鼓励学生不断追求,不断自新,不断学习别人的闪光点,不断完善自己;教师重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识别优劣,如何取舍,如何向别人的优点学习,如何不断地认识,完善自我,使学生有不竭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认识到了写好作文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断追求。教师 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学习别人,完善自我。
至于周记,我是通过让学生写心语来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培养创新精神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习作一是自我表达,二是互相交流。既然能和老师交流,就能和同学交流,同龄人更有共同语言,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实践中我们发现写心语交流有如下好处:
1、学生交流思想,对别人对生活中某些事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流中明白了事理,辨清了是非,提高了分析事物的能力,养成了分析事物的习惯。在思想品德方面进行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例如:五(1)班一个同学在一篇周记中写星期六他回到家里,妈妈又是端水果,又是让他换下脏衣服,又是忙着给他整理床铺让他休息。睡觉时他洗完脚,妈妈端起盆把洗脚水倒了,怕他刚洗脚出去着凉。他写道:“看着妈妈端着盆走出去的背影,我心里热乎乎的,一股幸福的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和他心语交流的同学却不这么看,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从资料上看到的,美国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摔倒后,从不伸手去扶,而让他自己爬起来的教育方法和中日少年夏令营磨难教育的较量,认为妈妈这种爱其实是害自己的孩子,将来的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从小要自立、自强、自理、不经风雨难见世面等。他写道“如果是我,我心里凉冰冰的,一股恐惧的寒流流遍全身。”后来,这个同学反思自己的思想,提高了认识,写了“妈妈,我不想当小皇帝”的作文,在《小学生作文》上发表了。
2、学生写心语积极性很高,(谁没有表现欲呢?)既然要写,那就要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把自己的思想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学生又写了一篇周记,久而久之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心语交流,让学生在“心语”中一层一层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说清楚。我是这样具体指导的:
1、要读懂人家周记的内容,看他写了什么事,表达的是什么思想,这样,才能围绕同一话题交流。
2、针对别人周记所反映的思想把自己的看法明确表达出来。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理由。对,为什么对;不对,为什么不对。让人家信服。这一层是重点,要写具体。如一个同学写,有一天上自习时,王草园呕吐了,老师让聂洋洋去找炉渣垫。他认为老师偏心:“为什么不让班长去?不让学习委员去?不让别人去?
心语交流时小伙伴写道:老师让聂洋洋或者别人去都一样,总不能让全班五十个同学都去。只需去一个人,你说让谁去?这不太为难老师了吗?其实老师只是随意指定洋洋去的,看不出偏心。有一次班长和一个差生一起去找老师买红领巾,老师把他那儿现成的一条送给了差生,而让班长交两元钱去辅导员老师那儿买了一条,这能说老师对班长偏心吗?
4、指引、鼓励,告诉别人该怎么办。
班主任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周记和小伙伴的“心语”,把握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写周记及心语交流这一渠道,学会做人,学会作文。
应该说,在我们的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那里,还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学生自身潜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不足,一些本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教育”任务,常常由老师来包办,这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的教育观念是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