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

和你一起学作文-结构:下笔成文的关键(9)

作者:范文大全来源:实用范文网 时间:2016-07-2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例文45:


奥运细品味


郑 文


当博尔特侧过身子拍着胸脯冲过百米终点,伊辛巴耶娃如海燕般掠过5米05,菲尔普斯在“水魔方”变出第八金,我们为什么也与其国人一样欣喜若狂?一样感到自豪?

因为他们实现的不仅是个人的目标,也不仅是某国的期望,更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理想,而这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东道主”的身份和视角,强化了我们的全球观念和宏观思维,令我想起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名言,才知道他那“自己的一小步”和“人类的一大步”之间,关系是多么奥妙!全球化的存在,决定了全球化的思维,马克思的道理千真万确。

随着奥运进程,我的和谐观念也被刷新。在我过去的潜意识中,和谐不仅是没有战争和暴力,也应该尽量减少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竞争,欣欣然进入一种平和安宁的境界,无意中沉到心底,原来还是一个“桃花源”。但是,比赛中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情境,那些人性至美的大喜和大悲,不仅使我感同身受,而且令我豁然顿悟,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在奋斗中发展的和谐,在竞争中合作的和谐。由于有了公正、公开、公平且公认的规则,比赛迸发出无数激情的火花,焕发出无数灿烂的才华,激发出无数热烈的欢呼,引发出无数心灵的净化。是的,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也许是需要一个“桃花源”,就像伊辛巴耶娃用被子把自己蒙起来那样;但一旦投入工作,那就诚如鲁迅所言,即使桃花源中人,也还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而“发展”又必须靠科学来保证,这也是奥运所不断证明的真理。即以撑杆跳运动员手中的那根“杆子”而言,最初是桃木做的,人称“擀面杖”;后来用竹子做,而且要上好的日本竹子,又名“空竹筒”;再后来变成钢和铝的合金,其弹性和韧性便大大增强;而现在的玻璃纤维,竟托着布勃卡在6米14的高度完成了人类与重力的对抗,连“穿裙子的布勃卡”也越过了5米05。薛宝钗小姐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憧憬的是文学想象;伊辛巴耶娃说:“科学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展示的是力与美。

的确,奥运不仅充满了科学之力,更氤氲着艺术之美。张艺谋凭借现代科技的伟力演绎其闪光的创作灵感,他把多少神奇美妙的画面呈现给了全世界啊!当李宁那矫健的身影在万众的欢呼声中“乘风归去”的时候,那不就是“嫦娥奔月”般的壮丽吗!当他又在万众的呐喊声中迈着大步,沿着“空中跑道”奔向主火炬台的时候,那不就是“夸父逐日”般的辉煌吗!体育、科学、艺术,原来竟可以如此浪漫地融为一体,委实令人叹为观止!

当我们在这样的层次上品味奥运的时候,有些曾经很浓重的观念就开始淡化,甚至被质疑了,比如说关于“海外兵团”的疑虑。当刘国栋带着几个新加坡籍的华人,来向刘国梁叫板,这并不是什么“兄弟阋于墙”,倒是真正的“相见欢”;24年前的“铁榔头”在奥运会上把美国女排斩于马下,今天的“郎教头”却带着美国女排登上了“第二台阶”,这两件事都带给我们光荣。金昶伯领着中国女曲“十年磨一剑”,其意志力的坚韧顽强,感动了中韩两国人民;当鲍埃尔亲吻着击败其同胞的中国徒弟仲满时,他火热的情感同样也温暖着法兰西……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凡此种种,不正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最好展现吗?

(本文发表于《金山》杂志)


习作感想:

写“奥运细品味”这样一个题目,就不是对奥运会某项赛事的观感,也不是对某个运动员的观感,而是对整个北京奥运会的观感。这就需要站得高一点,看得全一点,有一个比较宏观的视野,层次也尽量要高一点。“品味”就是“体会、分析和感悟”,加一“细”字,就是要尽量想得细致一点,深刻一点。如果能“品”出一点新意,那自然就更好了。

应该说,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首先,怎样先为这篇文章“立定格局”呢?现在,我就来和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问题。

不妨先把我的思路拎出来,理一理文章的层次安排:一、首先以一个“设问”开头,回答时引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并谈自己的认识;二、写奥运也刷新了我的“和谐观念”,其中谈到“和谐”与“合作”、“发展”的关系;三、指出“发展”须借“科学之力”,奥运也是如此;四、说明奥运又充满了“艺术之美”;五、综述当这些新观念得到强化的时候,一些老观念就开始淡化,甚至被质疑;六、最后回应开头,强调奥运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最好展现。

打个比方,这就是文章的“脊梁”,总的是“纵向”发展;而文中对这些观感的逐层阐述,则是“横向”发展;如此经纬交织,文章的整个“身体”就出现了;而其中有关北京奥运的若干具体内容,则是文章的“血肉”。

现在再来看,这个思路的发展,这些层次的递进,在语言上又有些什么样的标志呢?让我们逐层来看。第一节以设问开启思路;第二节设答时,用了一个“不仅……也不仅……更……也……”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引入“共同理想”的阐述;第三节有一“也”字,标志着进入“和谐观念”的刷新,最后以鲁迅的话引出“发展”问题;第四小节承上谈发展,用一“又”字转入关于“科学”的论述;第五小节用“不仅……更……”的复句,导入关于“艺术”的话题;第六小节在综合上文的基础上指出有些老观念已被淡化、质疑;第七节归结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收束全文。

这里面就有许多交代、照应、过渡、转折的安排,在文字上必须讲究。所以说,文题中的“细”不仅要体现在“立意”上,还要体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方不负这一番心思。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