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

高考作文拟题达标技法(3)

作者:范文大全来源:实用范文网 时间:2016-10-0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二)拟题的方法
  1引用法
  引用文理俱佳的格言、警句或短语作文章标题。这样一题在目,便显示出文章具有的深度和力度。如文题《不燃烧便只有冒烟》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深刻告诫人们必须奋起拼搏,否则浪费生命。1983年高考一同学用\"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这句古语为题,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命题与漫画紧密联系起来,使论证有力,道理可信;1984年一同学引朱熹诗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题,形象地道出为文之道,文章的源泉所在。下面是2000年一湖北考生的作文,标题引用一喜剧电影名字,贴切、有趣。
  瞧这一家子
  老学究是搞社会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
  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的他,在机关里慢慢攀升,前程无量。
  老二,报社记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镜,小眼聚光,极为锐利。此人可是时事评论专栏的一支\"名?,因其笔法锐利、思想深刻,在报社有\"小鲁\"之雅称。
  老三,工人,长相普通,个头普通,属于摆在人堆中绝对找不出来的那一种。
  老四,商人,长相精明,为人极灵活,鬼点子也多,在生意场上打滚,凭着小聪明也赚了不少。
  老学究每每向外人提起这四个儿子,总不知该如何评说,只能说各有其特点。独自一人时,他总爱琢磨,老大太过圆滑,要是有老二的深刻、尖锐就好了;老二要能圆滑点,肯定能升级快点,总不能总是小记者!老三太老实、平庸,有老幺的精明就不至于一辈子平庸;老幺太滑,沉稳点肯定会更成功。
  一次家庭会议上,老学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四个儿子,建议他们兼份职,完善完善自己。儿子们也觉得父亲的话有理,便试着做起了兼职。
  老大到老二的报社做见习记者,虽然能融洽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但终因其性格的圆滑,无法写出令人称赞的佳作来而离职。
  老二到老大工作的机关干小文员,虽然思想有见解,但终因过于尖锐,让领导无法接受而辞职。
  老三借老四的资金作本,做了点小本生意,虽然为人老实,有些熟客,但竞争激烈的商场将平庸的他淘汰,最终血本无归。
  老四进了工厂,朝九晚五,按程序操作单调的工作,最终他还是干起了老本行。
  看着四个儿子干着与各自性格相悖的职业,最终以失败告终,老学究感慨万千: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不同需要的行业。
  圆滑或许显得世故,但在关系复杂的某些政府部门,它却能发挥巨大的调和作用。
  尖锐或许太伤人,但是某些地方却需要它的锋芒。
  普通显得平庸,但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基石。
  见机行事,有点小聪明,或许给人不踏实的感觉,但它却适应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行业。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2形象法
  抓住材料与其他事物之间相关或相似的联系,采用联想、比喻、拟人等手法命题。一个具体形象的文题,往往能收到耐人咀嚼的效果。有篇文章论述改革开放中的廉政建设问题,命题曰《两个口袋》,形象地说明了领导干部应公私分别、泾渭分明,从而使严肃、抽象的议题具体化、生动化了。?弹劾\"不是弹棉花》抨击社会上\"丢城不丢官\"现象,有的干部在甲地混不下去,调往乙地,甚者还能官升一级,用这个题目,形象生动,抑扬分明,耐人寻味。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有一个节目:《离任审计--贪官难再\"软着陆\"》,形象生动。2001年有一篇高考作文题目为《诚信,为人的底线》,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下面是一篇1999年高考江苏的一篇作文,标题《脚印处有我的人生》,形象的标题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使文章立意显豁,有点睛之效。
  脚印处有我的人生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丰富,读数学使人精密,读哲学使人智慧,读散文使人豁达。既然记忆可以移植,为什么不使经史子集、诗书礼乐易都融于一身,作一代大家呢?
  为明智我一定移植梁启超的记忆。不论梁公在政治上的所为,单就史学而言,其成果足可以傲立于近代史学之林,他的\"以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索历史的始末\",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若有此公历史之记忆,则无悔矣。
  为丰富人生我想移植徐志摩的才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那首《再别康桥》中一点美丽、一丝忧伤深深地打动了我那颗易感的心。
  为精密我想到了那个解开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数学王冠的明珠的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严密的逻辑,精确的思维,曾使我这视数学如大山的小辈望而却步,若有了陈景润的记忆,那解决中等数学中的难题岂足道哉。
  爱智慧是人的本性。那柄悬挂在智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几千年不曾放下,但在利剑下探索人生世界本原的问道者从来不曾少过。为智慧我记起了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这位江南才子、佛界高僧,一生精通儒释道,并以其博大精深登上常人难以企及的生命的第三层楼,对灵魂进行了无情的剖析。他那\"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境界使我这身处红尘、为前途命运烦心的学子向往不已。若能移植他的记忆,淡然于物欲之外,寻求精神的家园,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生活,该有何等魅力。
  为山水散文我想移植余秋雨的记忆。虽然秋雨先生仍在人世,但那种山水散文中透射出的古代文人人格的光彩,对理性对人生的探求,使散文的境界得到大升华,这种大散文大气势对于爱好文学的我,是无限向往的。
  移植了这些人的思想记忆,拥有了精密的智慧才情和丰富的人生,我应该志得意满了吧。突然,我竟有一点恐惧一丝茫然。我还是我吗?思想的获得需要生命去检验,需要阅历去滋润。我能有弘一人生过程中的悲喜与痛苦的思想斗争吗?我害怕了,我移植他人的思想,却把自己的放进箱里。不!绝不!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思想的获得需要经过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或许不能达到那些大师的化界,但它属于我,脚印歪斜但有我的人生。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