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外名著《稻草人》导读
100年前的儿童,并不曾像现在的我们,可以在夏日的午后,自由而随性地翻阅一本本或奇幻、或瑰丽的童话书。不是因为战乱,不是因为贫寒,也不是因为现在的我们太过幸运!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想到要专门为儿童写作,也没有人肯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当然,也就没有,哪怕是一部,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1
1923年,中国现代最早的一部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稻草人》终于出版了。这部作品集拉开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序幕,改变了之前中国无真正意义童话的历史。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叶圣陶共创作了两部童话集。《稻草人》是叶圣陶的第一部童话集,收录了自1921年11月至1922年6月写作的23篇童话,包括《小白船》、《芳儿的梦》、《梧桐子》《画眉鸟》等共23篇,《稻草人》是最后一篇,被用来作为整部童话集的书名。1931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了叶圣陶的第二部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收入他在1929年至1931年间写的九篇童话,包括《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鸟言兽语》等作品。
我们面前的这本《稻草人》,已非1923年叶圣陶作品初次结集时原貌。当时的23篇,本书只选了其中的7篇,后5篇从1930年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中选出。重新组合编排而成的这本《稻草人》,以精短的篇幅呈现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发展轨迹与思想变化:初期单纯、明净,稍后现实、沉抑,后期则明显的健朗与成熟了。
2
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出版之后,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至1930年止,已出六版,销行很广,并被赞誉为“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
叶圣陶的童话作品,最吸引读者的是那诗意的语言,唯美的意境,哲理的警示。尤其他的前期作品,总是一开篇便引领读者走进一个纯净又美丽的童话世界。“清澈见底的小河是鲤鱼们的家。白天,金粉似的太阳光洒在河面上,又细又软的波纹好像一层薄薄的轻纱。在这层轻纱下面,鲤鱼们过着十分安逸的日子。夜晚,湛蓝的天空笼罩着河面,小河里的一切都睡着了。鲤鱼们也睡着了,连梦儿也十分甜蜜,有银盘似的月亮和宝石似的星星在天空里守着它们”,多么惹人遐思又令人向往!
然而赞美者有之,批判的声音也似乎从来没有止息过。
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叶圣陶作品中表现出的现实主义色彩。人们批评他的作品,太多现实的描写,太多苦难的描述。《稻草人》,便是这样一篇充满着悲愁与苦难的作品。作品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无不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稻草人的主人,那位年事已高的老妇人,本该乐享天年,无奈却在八九年的时间内丧夫又丧子,只留自己孤苦地活在世上,好不容易还清了债务,辛苦种植的稻谷却又被蛾子吃了个精光;那位渔妇,只有一个孩子相依为命,那孩子却得了很重的病,家里又一贫如洗,贫穷到必须在深深的夜里捕到一条鱼,第二天才有粥可吃,贫穷到病孩子想喝一口茶也不可得,只能得到从河里舀来的一碗水;那位寻死的妇人,自己的孩子早早夭折了,丈夫偏偏又不务正业,赌博、酗酒、变卖家产,到最后甚至将自己的妻子当猪羊一样的卖掉了……
苦难的生活,黑暗的现实,就这样在稻草人的眼中一一呈现。然而,稻草人又有什么法子呢?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稻草人,不会走路,不会飞行,也不会说话。虽然有善良的心灵,又如何能改变这个苦难的世界?他帮不了自己的主人,不能告诉她将要上演的惨剧;他帮不了寻死的妇人,不能帮她脱离苦海;他也没有能力帮渔妇捕到足够的鱼来延续那生病孩子的生命,甚至不能帮被捕的鱼儿逃回水中……
然而,童话可不可以描写现实,可不可以描写苦难?
当然可以描写。但童话之惹人喜爱,在于其飞扬的想象力、光辉的理想主义精神以及其超越现实的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