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名著导读:《老残游记》揭露清官之恶的谴责小说(2)
《老残游记》全书以玉贤、刚弼两个酷吏的暴政为主要内容,写出了现实的黑暗,这是作品最有意义的部分。玉、刚二人是披着“清官”的外衣出现的,但作者认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对“清官”的批判,这是前所未有的。作者还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对酷吏罪恶行为的愤慨:“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休留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这些所谓的“清官”是用百姓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的。作者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
“鸿都百炼生”刘鹗
晚清时代的著名“杂家”刘鹗原名孟鹏,字云抟,又字云博,后改名为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为“鸿都百炼生”,1857年生于江苏丹徒。刘鹗生长在压抑的晚清时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出身官宦家庭,既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熏染,又旷达放浪、不拘泥于世俗礼法,主张将“儒”“释”“道”三教合一。刘鹗不但具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也对“西学”很感兴趣,知识博杂,尤其精通考古、数学、医学、水利等自然科学。刘鹗一生经历异常丰富,做过医生、经过商、又充当过达官贵人的幕宾,但一直都很不得意。后来因为治理黄河有功,声名大振,被推荐做了知府。
刘鹗的思想与晚清的洋务派接近,曾帮张之洞筹办洋务,自己也从事过铁路、矿藏、运输等实业活动。后来,刘鹗有感于国势衰微,提出借外资举办实业,被顽固派诬蔑,被指责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他用贱价向俄军购买他们掠夺并存储在太仓的粮食以赈济饥民,这本来是救国救民的侠义举动,不料却被仇家陷害为私售粮草,刘鹗因此遭到弹劾而被流放至新疆。第二年(1909)不幸病死在油化。
刘鹗不仅是近代较早地把目光投射到西方世界的中国人,更是杰出的文学家。1903年出版的小说《老残游记》和诗集《铁云诗存》,就是他卓越的文学天赋的最好证明。而同时,刘鹗也是造诣颇高的金石学家,由于一生嗜好金石、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在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后,他大量购买收藏并进行研究,在我国甲骨学的草创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甲骨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出版了《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藏封泥》等学术书籍。而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弧三角术》,水利著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的出版,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天才的、博古通今的全能大师。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共十四回;著有诗集《铁云诗存》,诗清新俊逸,功力颇深;所著《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集录,奠定了后来甲骨文研究的基础。
看鲁迅如何读《老残游记》
又有《老残游记》二十章,题“洪都百炼生”著,实刘鹗之作也,有光绪丙午(1906)之秋于海上所作序;或云本未完,末数回乃其子续作之。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少精算学,能读书,而放旷不守绳墨,后忽自悔,闭户岁余,乃行医于上海,旋又弃而学贾,尽丧其资。光绪十四年河决郑州,鹗以同知投效于吴大澂,治河有功,声誉大起,渐至以知府用。在北京二年,上书请敷铁道;又主张开山西矿,既成,世俗交谪,称为“汉奸”。庚子之乱,鹗以贱值购太仓储粟于欧人,或云实以振饥困者,全活甚众;后数年,政府即以私售仓粟罪之,流新疆死(约1850—1910,详见罗振玉《五十日梦痕录》)。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其记刚弼误认魏氏父女为谋毙一家十三命重犯,魏氏仆行贿求免,而刚弼即以此证实之,则摘发所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憙,以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试观徐桐李秉衡,其显然者也。……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