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3)
二、产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
近年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富集配套、产业支撑有力、发展势头强劲等特点,市县两级全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人、才、物充分保障,政策和要素向园区倾斜,着力推进临港经济区、五粮液、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等沿江经济带和资源富集带产业园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成,先后引进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长虹集团、川南煤业、拉法基、攀钢集团、中远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承接市内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纸业、天竹竹资源等产业转移。“十二五”以来,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战略,批准成渝经济规划区,省委省政府推进川南城市群建设,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更多的资金以及更好的项目支持西部发展,四川将把川南城市群建设成为继成德绵后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川南城市群中心和经济基础最好地区,迎来建设“四个”千载难逢历史机遇。未来几年,正在加快建设的向家坝电站、欧冠陶瓷、华福双三、船景煤矿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入园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和更高水平的美好新提供强有力支撑。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产业园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园区建设仅仅取得了局部的突破,产业园区成链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层次还很低,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业园区发展整体滞后。一是产业园区建设起步晚。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五粮液集团和丝丽雅集团建成五粮液、盐坪企业园,南溪区罗龙和江安县阳春产业园区开始筹建,其余区县产业园区还处于谋划阶段,机构设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都没有实质性进展。二是园区规划特色不突出。随着全市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相应提高,然而现实中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指标等控制体系往往以一种固定模式进行编制,园区规划特色不突出,且缺乏长远性,在规划管理方面缺乏与产业园区特性相适应的政策。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园区开发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融资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上级补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园区重点项目因缺乏资金影响建设进度,园区水、电、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二)产业园区定位不明晰。一是园区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13个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围绕“四基地”建设编制规划,在饮料食品、化工轻纺、综合能源、机械制造、建材和造纸等行业上都有体现,产业园区定位不明晰,没有针对园区独特优势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心包装,对入园企业没有设置前置条件进行过滤筛选,从而导致园区建成“小而全”综合型园区。二是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引进企业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部分园区有的行业仅1个企业;有的关联度高或者相同产业上下游企业却由于土地、原材料、优惠政策等方面原因拉大空间上距离,降低了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园区建设普遍存在入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普通企业多,高新企业少;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多,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企业少,园区在新建企业中缺乏能够形成吸附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的大型企业,以及对产业链具有关键作用和影响力的企业,导致园区活力不够,发展后劲不足。
(三)产业园区统筹协调不够。一是园区建设未能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园区建设区域合作机制组织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行业合作网络体系建设不完备,园区规划建设未能严格按照全市园区总体布局进行对接,园区之间各自为营,导致园区公共设施重复建设或者严重滞后。二是园区之间存在无序竞争。园区之间相互之间产业同构性问题普遍存在、互补性较差,招商引资没有主攻方向,部分低质量、小规模、耗资源、高污染的投资项目受到青睐,投资门槛一降再降、优惠政策层层加码,使良好的竞相发展景愿演绎为无序的恶性竞争。三是园区企业之间比较分散。除主城区附近规划的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盐坪、象鼻园区较为集中,其余园区均为1区多园比较分散,县1区4园,大多数县1区3园,园与园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距离较远,且未建成便捷的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