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模拟考试作文阅卷感言之三(3)
三、墙,只是隔膜吗?
自从有了房屋以来,就有了墙和门,鉴于它们的作用,很多人就说:墙就是隔膜,门就是沟通。这种说法会不会太片面了?柏林墙是隔膜?政府大门是沟通?恰恰相反。柏林墙才是让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政府大门有的时候也接纳不了人民的心声。难道墙真的是隔膜,而门才是沟通?(从开头可以看出,文章是要反弹琵琶了。但是所举的柏林墙和政府大门的例子殊为不当,而最后一句“难道……”则有些重复,不如删除。)
墙不仅仅只代表沟通,有时还是力量的代表。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某某就像门一样坚实”这样的语句。(第一句承上启下,但是第一段就完成了墙也代表沟通的论证?总觉得突兀,原因是第一段缺少有力的议论性结尾,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另外,墙是力量的代表,只用了一句话就结束了,太仓促。要说明墙是力量,理由是相当充分的。)
我喜欢墙,因为它可以见证悲欢离合。但是门,我更多的时候是一笑而过,甚至有时还没有笑,就过了。门的姿态千变万化,墙却亘古不变,给人安全感。我不喜欢门,是因为我觉得门的隔膜更多于墙,想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敲响的每一扇门给他的回答都是冷漠地拒绝。我想,这时门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墙。这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当时不是每一家的门都不向她开放,她就不会依靠在墙角,或许就不会悲惨地死在那里。冷漠的门,我讨厌。(这一段写得好,但是有些混乱。比如可以这样来写:“我喜欢墙,因为它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墙的厚实,亘古不变,永远让人感觉可以依靠。而门的姿态却千变万化,隔膜有时候更多于墙。想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敲响的每一扇门给他的回答都是冷漠的拒绝,这时候,门带来的伤害要远大于墙。这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当时不是每一家的门都不向她开放,她就不会依靠在墙角,或许就不会悲惨地死在那里。门让她绝望,只有墙成了她最终的归宿。”请注意比较这段改写与原文的差异,特别是首尾的差异,思考这样改的原因。)
门是在墙上挖个洞,所以墙总是包容着门,就像包容着错误一样,所以我喜欢墙。如果没有墙,哪里还有门呢?可是没有门,墙仍然竖立在那里。墙是坚实的,在战争中,攻破城门是最重要的,守住城门也是最重要的,这都是因为城门不如城墙坚实。由此可见,墙比门更坚实。(第一句话是讲墙的包容性,本来可以独立成段的,后面却转到了坚实,一段之内,意义发生了转变,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