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学(3)
教师每次都这样辅导作文四步走,一、激发兴趣,二、调动感情,三、布局谋篇,四、语言表达。持之以恒,收效就明显了。
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首先做引导学生作文的有心人。要和学生亲密相处,随时随地发现可诱导学生习作的情境,相机指引、点拨,以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写作文的热情,使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有一天饭后,我在操场边发现,柏油地面的篮球场的一角竟生长着一丛野草,原来人工铺就的沥青地面不太平整,就这一个小坑,刮风下雨积存了点泥土,小草居然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四周灰黑的一片反衬出这丛小草更加翠绿。于是,我就近叫过几个学生,让他们观察,小草生长的环境小草生长的情况。进而与他们交谈,启发他们分析思考,小草为什么能在这里生长?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小草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几个同学认真观察,小声议论,各抒己见。寒冬,校园里的腊梅花开了,我让学生观察梅花,欣赏梅花,品味梅花,说梅花的形状,议梅花的特点赞梅花的品格。这样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聊天闲谈式的活动中,学生得到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文之道。
春季开学发新书时,我发现一本书被捆皱了,这本书发给谁呢?我举起书晃了晃,同学们立刻静下来,他们可能是马上意识到老师要处理这本书了,教室的气氛够紧张的了。我先问一个同学愿不愿要,他挺干脆地说:“我不要”,又问一个同学,他说:“没人要的话,我要”。接着问班长,班长说他要,我问他为什么要,他说看老师挺为难的。我说:“谢谢你对老师的同情”。这时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名叫建飞的同学站起来说:“我要”,同学们的目光“刷”地集中到他身上。我心中暗喜,不动声色地问他为什么要,他说:“总得有人要呀”。当然,建飞不知道这就是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我把他表扬了一番后又问:“现在谁愿要?”大家抢着说:“我要”。这个情境很好,每个同学都有真实感受,随即我出了个作文题《发新书时》,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流露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如有个同学写开头一个场面:“老师走上讲台,目光扫视了一下同学们,拿起那本皱巴巴的书晃了晃,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瞪大眼睛,一个个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本书千万不要发给我”。
有个同学这样写老师表扬别人后自己的心理活动:“老师表扬了建飞,我想,我怎么那么傻,要是我举手说我要,那老师现在表扬的就该是我呀!唉,这么好的一次机会让我给跑了,都愿我太自私了”。
有个同学这样写结尾:“不知什么原因,这本书老师没有发给我们,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而我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春分过后,桑树枝头发出了嫩芽,有几个学生带来精心保管了一年的蚕纸,各自给自己要好的几个同学每人分一小片,于是一年一度的养蚕开始了。他们用棉絮把蚕子包好,或装在贴身的衣袋里,或塞在毛衣袖筒里,一天,两天……在焦急的等待中蚕子由黑变灰,由灰变白,终于,幼蚕孵化出来了!那份激动,那份喜悦,没养过蚕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蚕蚁安顿到早就准备好的小纸盒里。而后,采桑叶,清蚕沙,认真地伺弄着。眼见别人的蚕宝宝一次次蜕皮,一天天长大,没养的同学好话说尽,跟别人要了几个,千恩万谢,也喜滋滋地养起来。
一个月后,蚕老了,通体透亮,看着蚕吐丝、结茧,养蚕的学生大有大功告成,心满意足的感觉。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有喜有忧,有苦有甜。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切身感悟到的是“吃的是叶,吐的是丝”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当然也有“懒蚕结不成好茧”的人生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