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经典语录200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5)
名句的诞生
吾未闻枉己1而正人2者也,况3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4洁其身而已矣。
———万章章句上
完全读懂名句
1枉己:枉,弯曲。己身行为不正。2正人:纠正别人。3况:更何况。4归:合并、总结。
我未听说自己不正却能匡正别人的,更何况侮辱自己来匡正天下呢?圣人的行为是有不同的,有的避离君主,有的接近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不离开朝廷,但都归结到使自身洁净罢了。
名句的故事
喜欢质疑圣人伟人事迹的孟子的学生万章又开口了,这次他的对象是商朝的立国功臣伊尹,他怀疑伊尹获得官位的手段不光明正大。他问孟老师说:“我听到人们这样说,‘伊尹以当厨子来求得汤的任用。’有这回事吗?”
圣人道统的捍卫者孟子立刻为伊尹辩护说:“不,绝对不是这样的。”伊尹原本是“在有莘国的郊野耕作,喜爱尧舜之道。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道,即使把天下当做俸禄给他,他也不理睬;即使有四千匹马拴在那里,他也会看都不看一眼。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道,一根草不拿去送人,也不拿别人一根草。汤派人带了礼物去聘请他,他无动于衷地说:‘我要汤的聘礼干什么?哪如我生活在田野中,像这样把尧舜之道当做快乐呢?’”
孟子继续说:“后来汤又多次派人去聘请,伊尹才改变态度,说:‘与其隐居在田野中,把尧舜之道当做快乐,哪如使这个君主成为尧舜那样的君主呢?哪如使百姓成为尧舜时代那样的百姓呢?哪如亲眼见到尧舜那样的盛世呢?上天生育这些人民,就要使先知者帮助后知者觉悟,先觉者帮助后觉者觉悟。我,上天所生人民中的先觉者,我将用这尧舜之道去使人民觉悟。不是我使他们觉悟,又有谁呢?’他想到天下的人民中,要是有一个男的或一个女的没有享受到尧舜之道的恩泽,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入了山沟似的。他就像这样把天下的重任担在自己肩上,所以到汤那里劝说他讨伐夏桀,拯救人民。”
同样的,孟子认为伊尹既然能够治理好天下,受到赞赏,就不可能是一个自身行为不正、品德不洁之人。至于,他选择出来做官,或待在乡下种田,则必然是有其考虑,考虑的基础就在于如何能够完备自身的人格。
事实上伊尹确实是一个很有名的厨师,据说拥有“庖丁解牛”的神技。那么究竟伊尹有没有利用厨艺来求得任用呢?《史记》记载伊尹从烹调的技术要领和烹调理论,引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商汤听完后心悦诚服。因此,孟子的辩解其实想说的是,真正能获得汤的赏识的是因为伊尹的内涵与思考,而不单单仅是依靠他的厨艺就能治理国家。最后,本篇名句也成为著名的成语“枉己正人”的发源,意思是:自己行为不正不义,却妄想要去纠正他人。
历久弥新说名句
人因为眼睛是看出去的,看不见自身,所以常常发生“枉己而正人”的事情。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己不正,难正人”,自己行为不正直的人,不但无法去纠正别人,还会让正直的人离你远去,并吸引不正直的人纷纷前来接近。大家都知道,北宋徽宗擅舞文弄墨,颇有文采,并喜欢搜集各地奇珍异宝。当时宦官童贯就奉宋徽宗之命,到三吴地区搜括珍玩书画,巧遇被贬的蔡京,蔡京见机不可失,爰以歌妓钱财买通童贯,使童贯将自己所写的书画和搜集的宝物,进献给皇帝。
蔡京百般讨好、进献,渐渐地终于宋徽宗注意到他,并将他升官至左右。而蔡京至此也就露出他暴敛横征和奢玩的本性,在南方大兴“花石纲”,强行搜罗珍玩宝物,逼得百姓卖儿鬻女,民不聊生。虽说宋徽宗是一个爱好艺术的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还是落入“上下交相贼”、“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陷阱。俗云:“官员敢过河,群众就敢过江。”为官者实在不可不每天警告自己三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