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名著导读:红楼梦
《红楼梦》滋养了千万颗的心灵,它让木石之恋穿越千年,至今仍有人为它抱憾;它塑造了聪慧灵动的十三钗,穿越繁华没落,至今仍翩翩起舞;它让清代的食物衣着、艺术建筑生动展现,不失为一本清代民间历史实录;它突破了语言的界限,雅致诗词和粗口俗语皆有,文字忠诚于故事;它影响了许多作家,甚至塑造了他们自己的作品;多少人惦记那未写完的40回,高鹗续写的版本真真假假、争议无数;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也作为一个文学研究方向被长期研究。这样的作品,怕是再难找到第二部了。
有人认为,要深刻理解《红楼梦》,需要太多的人生历练,年纪太小的人,不过是囫囵吞枣,无法消化它庞大的美好。其实不然,舞象之年、碧玉年华读之,恰能启发心智、启蒙美学、提升趣味、熨帖心灵。
一、奠定对经典文学的鉴赏基础
读经典文学,如拾历史遗珠。《红楼梦》的书写立意、文字风格、结构编排都是堪称典范,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它带来的启发和享受,对高中少年理解文学、向往文学,形成鉴赏框架,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商业化小说日益泛滥、垃圾文学充斥少年生活的今天,《红楼梦》好似高洁的仙子,值得尽早读、反复读。
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是中国作家热爱的命题,《红楼梦》是极具标志性的作品,许多作家和作品也拥有了抹不去的《红楼梦》情结,如巴金、张爱玲、林语堂、张恨水,以及他们笔下的《家》《金锁记》《京华烟云》《金粉世家》等,无不是《红楼梦》的浸染和延传。
二、描绘美学框架,让“美”第一次敲击心灵
从美学角度来理解《红楼梦》的专家,当属蒋勋先生莫属。
那服饰之美,有彩绣辉煌的王熙凤、灵性脱俗的贾宝玉,颜色面料考究,搭配彰显个性,隔着书页,你似乎能触碰到孔雀毛织成的雀金裘的闪耀华美。
那建筑之美,是大观园的极其恢弘精致。风雅翠竹的潇湘馆里住着柔弱的黛玉,锦绣花开的蘅芜苑里住着明朗的宝钗,朴实素净的稻香村里住着内敛的李纨,你突然就走进了为主人公量身定制的建筑中,陶醉于花香竹影碧波。
那食物之美,是繁复工序、顶级食材和精美器皿共同打造的。让你忍不住垂涎欲滴的,有豆腐皮包子、火腿炖肘子、糖蒸酥酪、莲叶羹……
这每一种美中,又包含了庄重之美、伦理之美、繁华之美,而每一种美中,也有着对封建制度的批判。“美”本就是一种复杂的感受,《红楼梦》也可看作是高中少年的美学启蒙教材,让人学习感知“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