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取眼前人——读《目送》一书有感
《目送》一书,龙应台用一篇篇散文记录了作为母亲的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困惑,记录了作为女儿的自己在父母日渐老去时的照料和看护,记录了树林里杜鹃啼血似的哀鸣,记录了首尔的老朋友,印度孟买的火车……每篇散文读起来都有不同的感悟,我是在对于个人来说很特殊的时间读的龙应台写的此书,读到一些片段的时候,眼泪总是把文字变得模糊,关于过往的记忆却是越发清晰。《目送》一书作者写的是她自己的一些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却让我这个读者一次次情难自控,我想这也许就是好书的定义,这也许就是读书的意义。
2017年11月8日,一个正常上班的星期三,上午10点多我在办公室用电脑正书写一个案子的出庭材料,手机忽然响起,是妈妈的来电,没有往日那日常的问候,没有多余的寒暄,妈妈直接说爷爷就在刚刚去世了,得知噩耗的那一刻,我愣住了,电话那头的妈妈说你去请假回来吧,然后我木然的答应着,眼泪就决了堤,赶紧擦干泪水拟了假条去找单位领导签字,还是在向领导当面说明请假原因的时候泣不成声,我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不该如此的,感情如果能收放自如,那也就没有那么多为情所困的人了吧。好在请假的过程很顺利,我搭上了11点汝城至郴州的汽车去往郴州转车回家。
我一直是最不需要父母担心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大人教育自家小孩时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毕业到县城读初中,初中毕业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大学毕业考公务员,得到了亲戚眼中稳定的“铁饭碗”。在外读书和工作的这些年,我基本是隔两天打个电话回家,有事情的时候说是事情,没事情的时候就问问家里的情况,聊聊家常。读书时候放长假都会回家,那时候我家住爷爷家隔壁,所以每次到家放下东西都会去爷爷奶奶家看看他们,后来工作了在外地,家里也搬了新房子,新房子离开爷爷家有十来分钟的路程,我每隔几个礼拜或者遇上节假日也会回去,每次回去都会去爷爷奶奶家看看他们,工作之后有了自己的收入,去看望他们时便懂得带点水果,有时候是牛奶或者给他们一点钱让他们自己买东西,爷爷奶奶一辈子都是节俭的人,所以总会对我说不用买东西给他们,他们有吃有穿有钱花,尽管这样,我还是会做我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爷爷去世前的十来天,我回去本准备去看他,后来爸爸说爷爷去镇里医院打针了,加上我回去的时间匆忙,便想着下次回去再去看他,谁知道,一错过,便成了生离死别、阴阳相隔。前几天打电话给妈妈,还听说爷爷在住院打针,也许是年事已高,又或者年轻时候太过艰苦留下了病根,爷爷近些年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去医院或者诊所打针,这次听说他住院打针也没太当回事,还说天冷了,叫我哥哥有时间的话开车接送一下爷爷去医院打针,免得他住在医院吃不好、休息不好。在车上,坐在最后一排位置,靠着窗,回忆着有关爷爷的点滴,想起自己上次回去竟然都没能看看他,又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以前经历的事情不多,不太懂得这句话的含义,慢慢长大,得到的东西多了,也在猝不及防中失去很多,或许不止父女母子之间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对于很多人和事,我们都是在不断的目送和告别,想想,能目送也是幸福的吧,至少好过不能目送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