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文章的材料“变”出来(4)
二、变通
其实,有些看起来与试题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也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的。因为每一个感性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
例如,“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他那6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演算了几麻袋草稿纸”这样一个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
从精神品性的角度来说,它可以用来说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当时陈景润所从事的事业,目的和手段是极不相称的,他的追求是如此的伟大,可他所用的手段却是如此的落后;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陈景润所从事的事业,与他的待遇又是极不相称的,他的工作是如此的重要,但他的条件又是如此的艰苦。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许多东西。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就是转化的功夫和本领。
我们不妨结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试试看。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答案的丰富多彩的”吗?陈景润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诚信”品格的体现吗?首先,他立定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志向,他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这是自己对自己约定的“诚信”;其次,在他反复演算的几麻袋草稿纸中,包含着对祖国的“诚信”,包含着对科学的“诚信”,包含着对人生信条的“诚信”,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大诚”和“大信”。陈景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诚”和“大信”呢?这里不也包含着“心灵的选择”吗?在别人都去参加所谓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在别人都当“逍遥派”,去经营自己的小家庭的时候,他能不怕干扰,不受诱惑,醉心于自己的研究,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
当然,要把这种“转化”做得不露痕迹,做得天衣无缝,关键要有开阔的思路、灵活的思维和起承转合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