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高考作文立意点滴谈(2)
郑板桥爱竹,一生吟竹诗不少。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淮县署中画竹》)“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等。
《淮县署中画竹》诗意,是为官一方,当关心民苦;《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意,是轻掷乌纱,能清节自守;《竹石》诗意,是扎根青山,要坚韧不屈。三首诗所吟皆竹,立意则别,分别从竹叶、竹竿、竹根的不同角度上切入,其立意都有高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诗意地生活”,其关键词“诗意”毕竟空灵活泛,聪明的考生会缩小包围圈,找准切入点,故其表现可以是生活方式的,也可以是生存态度的,更可以是生命意义的。即使是纯精神层面上的讨论,也可再聚焦,从人生拼搏、人格塑造、人性美好等不同角度切入,以获得反映“诗意地生活”的本质的立意,如“一种生命过程的极致完美”“一种精神范畴的绝对自由”等。而这样作文,立意都是正确的,中心也是明晰的。
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的构设上,走的多是“大我”的路子,即作文题会有腾挪变化,但这篇作文必定是当代青年群体能够发而为由衷之言的东西。命题的对象既然是特定的青年群体,他们的生活圈层及理念,包括生活的观察体验、社会的思考评判、自我的发展塑造等,都有其范囿。一句话,当代青年的喜怒哀乐,必定要强势地制约着命题层思考的维度。因而,高考作文的命题里,总有一个“我”在。这个“我”,可小到个性的自我,也可大到群体的大我,作文所表现的自我与大我,最终都殊途同归为一代青年的心声。由是,考场作文立意的正确性就有了一个大前提:把握时代青年的主流意识,并从主流意识里取一箪瓢,其立意便可有自我高标的精妙运思。
集中,是聚焦观点。一篇文章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太泛则滥,过大则空。李渔在《闲情偶寄•戒浮泛》里说:“作文之事,贵于专一。”立意力求集中,一篇文章所主张的观点,只能有一个。若果真旁逸斜出,弄出多个中心来,旨意已杂,为文必乱。古人提倡文章“立意要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