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际会--高考作文内容点滴谈(2)
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以风格独步而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他所际会的风云,并非重大的社会题材,常常是现实生活里颇有些琐碎却又不无哲理意味的东西。有一篇散文叫《渐》,真正是先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然后风云际会有感而发至不可收。试摘录一段:
“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
文字中举有四例:冬夏的季节代序、窗下的临晚久读、儿女的朝夕相处、除夕的花前守候。这些例子无不来自生活,满溢着他的“山海”之情,贴切、鲜活,甚至不乏灵性地诠释了“渐”的意蕴,其构思以小见大,令人叫绝。
积累并感悟生活,其实不难。做一个懂得生活的青年,则要拥有两样利器:一是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以慧眼看生活;二是有一种发掘的劲头,能用善思评人生。丰子恺先生是同时拥有这两件利器的,他笔下的人生,有为我们所忽略的东西。我们熟视无睹,只好叫做“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文心雕龙•情采》)。
我们要多做源自生活的积极思考的工作,并将这种思考形诸文字,去做牵一发而调动全身的工作。说到底,作文就是做人,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作文不仅要再现人生,更要获知思想,就是要把我们体验到的美好、感动及其社会的意义再现出来,这意义里,不乏惩恶扬善。这样“际会”而成的文字就会内蕴和精彩。
再说阅读的积累。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这样告诉青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遨游书海,去广泛地涉猎,才能从中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新鲜而充实的材料,文思才不致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