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3)
6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2.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道德经》
6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6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解读: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 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6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
66.“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6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6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
69.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7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道德经》
7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
72.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
7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74.有道无术 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 止于术.《道德经》
7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
7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
7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
78.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79.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8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道德经》
81.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
82.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8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8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清净经》
8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
8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道德经》
8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8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
89.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9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