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

议论文论据的选取的三个原则及示例(4)

作者:范文大全来源:实用范文网 时间:2016-10-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3.点述法。对于一些读者耳熟能详的事例,几乎连过程也不需要叙述,只要点出人物或事件的关键词,大家就心知肚明了。比如谈到宽广的胸襟,只要提及“将相和”,读者就知道廉颇、蔺相如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需多说。
  再如这样一个事例: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目中无人,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但后来带兵打仗却遭到惨败,40万赵军全部覆没。纸上谈兵的故事人人皆知,因此,只要写“赵括纸上谈兵,实战全军覆没”,读者自然明白其中所指。
  又如:三国时的蜀将马谡,自恃有学问有见地,骄傲自大,主观武断,既违背军师诸葛亮的安排,又不听参军王平的意见,不仅失掉了街亭,连自己的脑袋也丢了。这个事例只要提及“马谡失街亭”,甚至“失街亭”,读者也能明白。
  像一些常用的、出自历史史实的成语,论述起来大多不需多言。
  点述法的好处就在于语言精练,含义丰富,由于是大家很熟悉的事例,论证起来容易产生认同感。但如果对一些众人不太熟悉的事例也掐头去尾地点到为止,可能会令读者摸不着头脑。因此运用点述法要慎重。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概述法是最常见的,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因此我们应该主要针对它来加强练习。
  对于理论论据的引用,主要有两种方法:
  1.直接引用。对一些自己比较熟悉、记诵准确的名人名言,可以引用原文,并写明作者与出处。
  2.间接引用。对一些有一定印象,但具体字句难以落实的名人名言,可以写出它的大意,并冠以“一位名人说过……”等开头。对一些难记的古文,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含义也可以。只要在间接引用时,能抓住原句的精髓,作用也一样。
  同样如《志当存高远》一题,曹操在诗歌《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人皆知,可以直接引用。而宋代词人评价辛弃疾的词作:“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我们就可以间接引用:气度大的人,词作含义就宏大;志向高的人,作品的境界就阔大。
  当然,不管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要弄懂论据的内涵,不能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更不能歪曲篡改,甚至张冠李戴,闹出笑话,使作文出现硬伤。
  三、论据的选用要新颖
  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作为事实论据,出现频率较高的事例有: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瓦特发明蒸汽机,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而中国古代的人物,出场最多的当属司马迁、苏武、苏轼、李清照……近年来历届“感动中国”的人物如丛飞、邰丽华等人也经常出现。不是说用他们作论据不对,而是用得太多、太滥,缺少新鲜感,读起来像老生常谈,没有滋味。而我们写文章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真实自我,使文章具有时代气息,具有个性色彩,更有可读性。因此,我们强调,事实论据的选用要新颖鲜活。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所谓新颖,有两重含义:
  一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在不久之前的事情。
  例如: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退休,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在告别会上,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谈及微软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不求改变,不吸引优秀人才,这对我们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这段新闻内涵丰富,有很多可以挖掘思考的地方。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人生需要放下”,开辟生活的新空问等话题。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人才的更新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等。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既可以论述“如何正确看待金钱财富”,也可以论述“从‘留下’什么,看人生的价值”等话题。而他对微软未来的看法,则可以用来论及“创新求变”的重要性等。

标签:议论文论据的选取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