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辅导-话题作文(4)
还作文真正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作者:重庆市29中语文组 罗冰花
我们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教学要“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其实,这也应该是我们的作文的目的所在。
但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对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意义,存在严重的误读:一方面,作文的“人文性”往往被直接等同于政治性、道德性,以我们前些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很多题目都带有浓厚的泛政治、泛道德色彩,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年)、“坚强——我追求的品格”(1998年)等;考生一提笔,常常是这个写舍身忘义,那个谈生死考验,满纸都是“奉献”、“伟大”之类的词,却明显脱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对作文的“工具性”的理解更为混乱,有人将作文作为衡量政治觉悟、道德水平高下的标准,要求高考作文题目要出得革命、文章要写得崇高,仿佛只有这样,才是好题目、好作文。而不少人则完全将作文当成了应试工具,只求在高考中得个高分,别的什么都可以不顾。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成了新“八股”,高考时很多考生都用套构、宿构、猜题、押题,用背诵、复制甚至抄袭、作弊的方法来应付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