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

高考作文辅导-材料作文(2)

作者:范文大全来源:实用范文网 时间:2017-04-2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特征
  对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特征的分析,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
  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征
  在1999年以前,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主要是这样两种:(1)命题作文,由命题者直接给出一个词、词组或短语作题目,要求学生由此构思成文;(2)材料作文,由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自选角度、自立题目(有时也给出题目或半题目)作文。
  1999年,话题作文首次出现在高考全国卷中,并且,在接下来的6年中,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采用的都是话题作文的形式,北京、上海卷也多次使用这种形式,而2004年分省命题的作文中,又有天津、湖北等几个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
  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特点在于,它只是为考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性的话题,考生可以就此展开大胆的想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自由发挥,而不必拘泥于话题本身。因此,与前两者相比,话题作文无疑具有更为灵活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更有利于鼓励考生在作文中进行思维创新、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因而,话题作文自1999年以来的盛行,正表明高考作文在这些年中注重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点。
  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特征
  如果只是形式变革,内容却“换汤不换药”,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再来考察一下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本身,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近年来高考作文转向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点。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高考作文全国卷中首次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该题将科学性、前瞻性、人本性有机结合起来,对考生的知识面、想象力、人文精神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当年涌现出了不少新颖的优秀作文。但是,对很多考生、特别是农村考生来说,因为科幻知识的匮乏,让他们难以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这道题目的难度偏大了一些。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样的”,吸取前一年的教训,此题以哲学原理为出发点,既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又给考生留出广阔的思考空间,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就自己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或与之相关的经历,去关注、评说现实,做出丰富多样的答案,展现自己独有的认识、思考和创新能力,而那些拘于俗套、套用照搬的作文,则很难取得高分,因此,这是一道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好题目。
  2001年和2002年,“诚信”、“心灵的选择”。如果说前两年的题目都是从科学、哲学这些比较抽象的角度出发的话,这两个题目则回归到了具体的现实社会中,但是,由于政治、伦理色彩过于浓厚,这两个题目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2003年,“感情的亲疏和认识的深浅”,该题从考生熟悉的“智子疑邻”的寓言出发,让考生以感性为出发点,进入广阔的理性思考空间,考生可以从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等各个层次来针砭民族心理痼疾、社会现实,这就要求考生有文化、社会、人生各方面的丰厚积淀,无疑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极好考察。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卷的几个题目都指向事物的两个方面,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中的深层问题,并进一步转向对考生内心的关注。这一年我国高考开始推行分省命题,各地考卷的作文命题,也都表现出注重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特征,如福建省以人物或文学形象为话题、广东省的“语言与沟通”等作文题目。
  分析1999年来高考作文题的内容本身,可以看出,它也是在向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的。所以,1999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都是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