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与审题--谈高考作文的审题(4)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试题中的两个材料有较为突出的对比性,从捐款助人的结果上说,材料一是失败的例子,材料二是成功的例子。第一个材料说的是受助者不懂得回报,也就是没有报恩之心。第二个材料最后一句话可以看作是“点评”,对这句话稍加提炼说的也是报恩。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温总理说:“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
材料二:“不随地吐痰”是人人应遵守的行为守则,是一条小道理。但随地吐痰的人多了, 不讲不行了,不大大的讲更不行,以至讲到了国外,成为我国出国人员的一门“必修课”。这条小道理也就变成了大道理。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或你的自身体验,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个材料跟前面的材料有什么不同呢?
点拨:它属于无情节的文字材料。材料本身蕴含有观点的,体现命题意图及题旨。
中心意思有两点:一是,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二是,大道理和小道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道理也可以变成大道理。
小结:通过以上的题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启发之一:只呈现事实的材料我们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结果,然后由因索果。
启发之二:既呈现事实又加以点评的材料作文直接按照点评的内容立意就可以了。
启发之三;完全不呈现事实的,分析材料本身蕴含的观点就可以了。
关于材料所起的作文分析:材料是指作文题中除去题干和注意或要求两项外所剩下的中间部分。材料首先出现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中,但在部分命题作文中也有出现的情况。试题中有一部分的材料或本身包含有一定的道理或者体现一定的主旨及观点,或是材料体现着命题的意图,限定着作文的中心主旨及内容范围。试题中有一部分材料,本身不包含道理或观点,也几乎不承担体现命题意图的任务,只是对试题起一些辅助的作用,如引出题目或话题、例说题目或话题、解析题目或话题,这样的一类材料,不是审题的重点。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属于前者,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属于后者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