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广东卷作文命题展望(2)
根据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走向和广东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个人觉得,在新材料作文训练方面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命题材料的选择。新材料作文选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寓言故事类、现象事例类、引述评议类和图画场景类等四大类别。如2009年全国I卷的“兔子学游泳”、2008年北京卷的“瓶子满了吗”就属于寓言故事类材料,而2008年辽宁卷“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2009年全国II卷的“三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就属于现象事例类,2009年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安徽卷的“弯道超越”就属于引述评议类,2007年全国I卷图画“摔了一跤”、2008年江西卷的漫画“助鼠为患”就属于图画场景类。根据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所倡导的“力反华而不实,务求真情实感”的作文写作导向来看,我们平时的新材料作文写作训练,要特别注意选用那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学生有所闻知、有所感慨的现象事例类和社会生活评议类材料;不必过多地纠缠那些寓意深刻、饱含人生哲理、“吹尽黄沙始见金”的寓言类、图画类材料。
二是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广东省这些年之所以在有意无意间一直回避新材料作文的考查,主要是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方面来考虑的;加之这么多年没有考查过新材料作文,中学语文教师也逐渐忽视了新材料作文考查的可能性,高一高二的作文训练指导大多是以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因此,2010年高考如果选用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势必会考虑这种客观现状,不会在审题立意方面过多地为难学生。基于此,我们在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务必要注意材料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不要为了追求训练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拓展引申等能力或者为了体现材料之于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有意地设置审题障碍、加大审题难度,过分地去探究所谓的审题方法、技巧、诀窍、突破点等等。否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三是作文训练的导向性。“文章合为时而作”,这是高考作文的根本指向,几乎每年高考作文都会要求考生联系自身体验感悟或社会现实生活,反对那种从中学语文“伪教学”那里被强行灌输来的“伪道德”、“虚情假意”以及程式化、模板化和“历史化”的作文。因此,在新材料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导向性务求明确而正确。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关注生活的动人细节和点滴变化,关注社会的“假丑恶”和“真善美”,关注时代的改革、创新、发展和存在的障碍、付出的艰辛等;要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讲真理、抒真情;要注意拓展学生在评议时政、关注社会、探讨人生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自身的体验获取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感悟,从而说自己的话、作自己的文。
回顾近六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多样化依然存在,而总的趋势也在因时而变,“为国选材”与“考生至上”的相对平衡是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殚精竭虑的目的;并且高考作文要求“关注社会”“关注成长”这根脉络愈来愈明显;在对考生作文评价上,“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越来越得到评价者的重视。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也应当因时而化,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