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的人
有使命感的人,与普通人截然不同。他们是一些负重的人。
把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背负起来,放在身上;把所有人的苦难担当起来,荷在肩上,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路——使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既神圣,又沉重。
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甚至不仅仅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情。
远远地看,并不是所有拥有使命感的人都到达了终点。但是,所有带领人们到达终点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使命肩负者的足印。
他们就像是未来派给今天的使者;或者说,那些不定哪一天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把他们派遣到了今天。
所以,肩负使命的人,是不可苟活、不可得过且过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坚毅、刚强、拥有超乎常人的韧性与耐力。他们不会谋求眼前的丁点利益,不会计较得到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他们不被琐细的日常生活羁绊住身心,甚至也不在乎世界是否给予了自己苦难。
下面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使命感——
太史公司马迁仅仅因为在朝庭上为大将李陵辩白,便遭到了残忍的处罚——宫刑。这是一种以对人的生理羞辱达到对人的精神羞辱的刑法。有身份有地位的士大夫们,常因不能蒙受这样的耻辱而自绝于世。人们料想气节高傲的太史公司马迁此番也断然忍受不了这般大辱,猜测他将以何种颜面苟存于世。没想到,太史公司马迁居然坦然地活了下来。他带着蒙羞的身体走过世间,把高贵浓缩进心底,默默地、静静地伏在公元前一世纪大汉王朝留给他的那一片薄窄的阳光下,写他的《史记》。此刻,他的身体里只剩下了唯一一种可以燃烧的东西:写一部从古未有的史书!
太史公不愧是天底下最有使命感的人,对于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他感悟得清晰而明确。
超常的忍耐因此厚积起来。
太史公司马迁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叫任安。对这个难得的知心朋友,司马迁吐露了一番心里话,他说:每当念及自己所受的耻辱,便汗流浃背,仿佛愁肠百结,在家便忽忽然若有所亡,出门便不知所往……
谁说这种痛苦不是最煎熬人的呢?但是,太史公又说:文王被拘缚,因而才演写了千秋不朽的《周易》;孔子游列国,受到围攻与绝粮之困,才回到鲁国写《春秋》;屈原被放逐,才赋写了《离骚》……因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肌肤”。
这一段著名的自白后来被许多希望成就大业的年轻人牢记心中,让他们满怀豪情渡过困苦与艰难,走过泥泞与崎岖。这就是太史公启迪给我们的一个精致的辩证法:肩荷使命者,必先受苦,这正是上天对你的垂青厚爱;安逸一生者,一事无成,这是上天对你的放弃废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