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底蕴复活民族的脊梁
随着高考对作文要求特别是文体要求自由度的进一步放开(如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写作创新的方法更加灵活。用应知应会的课文内容,建构写作的基石,会使文章具有依托教材、驾驭教材、充实内容、材料丰富的特点。特别是借助古典诗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志向抱负、品性节操等构思具有文化特质的文章,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历史人物的文化散文具有依托历史、视角独特、文采十足、借古说今的特点,高中生的课文学习,接触了许多课文的作者或者课文涉及的历史名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或者他们之所以成为课文名篇的支撑,就在于他们思想、节操、志向等方面具有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他们为写作素材,或者根据他们的事迹,构思文质兼美的文化散文,成为考场作文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一位位民族的脊梁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复活。
【写作秘笈】
凭借教材写作文化散文需要把握下面要求:
1.尊重历史,不任意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在历史尺度可能的范围内,可以适度进行艺术加工,如故事新编、反其意而用等。
2.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也要占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也就是这个道理,高中生的考场作文不能对高中生的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教材内容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为我所用”,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生活”在他们应该生活的“典型环境”之中。
3.写作此类文章需要借助联想或想象,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敏锐性的宽广度,但是,我们的联想脱离不开相似、相关、相反、因果等常用方法,我们的想象也绝不是“臆想”,而要有根有据,有理有度,特别是人物的主要精神。
4.写作中需要引用或者化用有关人物的诗词曲或者相关的课文内容,运用在文章中的成句应该自然贴切,与文章的语言特点相一致,不能游离于整体之外,为引用而引用,往往会损伤文章的整体性构思。
【构思范例】
写作历史文化散文,可以有不同的行文范式,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完成。
1.简笔勾勒式。
选取最能体现古人精神情趣的一景、一物、一处、一文,勾勒出一幅简约的水墨山水人物画(应该是“山水”与“人物”共同活动才好),进而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抒发作者的感慨。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摘自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
2.形象叠加式。
这类文章,往往不止选取一个人物,而是借助三两位历史人物,支撑起文章的主体内容,使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显现出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行文时,往往采取铺排手法,或者镜头切换的方式,或者片断式行文方法,转切自然,一脉而下。下面一段内容选取了杜甫、李白、陈子昂、李商隐4位诗人,文意纵横,文采斐然。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摘自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圆润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