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

科技与人文话题作文-资源写作思路,名言,经典素材,意林故事(3)

作者:范文大全来源:实用范文网 时间:2017-05-1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科技与人文话题作文-资源写作意林故事

猎人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得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有骨头吃,自己没的吃。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骨头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么?猎狗们说: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决定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猎人很开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的就越厉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主人,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

最宝贵的资源是脑力资源

创业赚钱,关键在脑力资源。看看人家因为小小的创意就做成大生意,有人总是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太简单了!”如此话语,黄金脑智囊群认为是人们对一项创意一种革新的最高赞语。

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它们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们只想达成一个具体的目标。

话说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欧洲的神父到我国山东传教。他看到当地人民生活非常苦,动了恻隐之心,他苦思良策想改善教友们的生活。

有一天,神父走过一户人家,看见妇人在门口梳头,有些头发掉在地上。这一幕触发了他的灵感。

神父想起了他的家乡欧洲,从工业革命后,工厂纷纷设立,厂内的女工都必须戴发网上工,一来避免头发卷入机器,二来也是一种装饰。如果把妇女掉在地上的头发捡起来,然后编织成发网销到欧洲去,不是可以改善教友们的生活吗?

于是,神父就告诉妇女们,在梳头时,务必把落发收集起来。另外,他又告诉商人,拿些针线与火柴交换妇人的零碎头发,编织成发网,外销欧洲。他的计划果然实现了。

聪明才智是必要的,而目标专一则是不可缺少的。爱迪生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就,但他的工作却只局限于电子产品的开发。

真正的企业家都是满脑创意的才子,他们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怕口袋空空,只怕脑袋空空。只要肯动脑筋,垃圾也能变成黄金。

必不可少的工具资源

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打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回家之后觉得愧对家人,出门又觉得对不起邻里好友,他仔细琢磨为何自己老是打不到猎物,最后才明白是因为猎狗不好,可是因为家穷没办法得到好的猎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种,有收获之后便可买一只好的猎犬,等到有一只好猎犬时,便容易捕获野兽,达成自己成为一个好猎人的心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应该具备哪些器具,才能善其事呢?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课题。

要善于使用资源

一位老教授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的研讨会,有一位国企人力资源部经理向他提出了问题:公司有几个“鬼难缠”,到哪个部门都是一块狗肉坏了一锅汤,以至于哪个部门都不愿要。人力资源部趁热打铁,给总经理提出了“开除”的建议。总经理不这样认为,他强调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行人性化管理。人力资源部遵照总经理的指示,先后选派几位德高望重又精明强干的员工与“鬼难缠”搭班子、结对子。半年过去了,几位骨干找到人力资源部发牢骚:“发的是一样的工资,干的活却天壤之别,一时半时还可以,我们能一直给他擦屁股吗?要混,大伙就一起混吧!”对此,总经理对人力资源部提出委婉批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老教授听完讲述,沉思片刻,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给大家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穷,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白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晚上要到矿上值夜班,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供几个孩子读书。每晚必需的工具是一把手电筒。

一日,父亲买了两节新电池,由于节省惯了,他舍不得丢掉还能发一些光亮的旧电池。便用其中的一节与新电池配套使用。一晚下来,手电的光线变得微弱昏黄,父亲又换上另一节新电池与旧电池配套使用。可用不了多久,电池又都没电了。父亲直纳闷,本来准备省下几节电池,结果却浪费了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父亲不懂得一个道理:那节他舍不得丢弃的旧电池已成为电阻,白白耗费了新电池。

讲到这里,与会人员陆续明白过来,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