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高考2卷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
材料中的并列句式“有些地名……有些地名……”,给了考生审题立意的提示。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能看出命题人对地名的认可和赞美,以及隐含的希望保护传统地名的愿望。所以,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尤其是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一篇主持词”是本题的文体要求。主持词,一般要有开场白,且开场白一定要和主题相契合;台词要有交流意识,不能选取生硬的书面语,表述要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要有结束语,才算画上完美的句号。对于主办单位的祝愿也是必要的。感谢之余,说一些可人温婉的话语,拉近所有人的距离之外,也让人对整个活动留下深深的回味。
优秀作文一
带你走进石门
海南一考生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符号,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小时候我以为地名是独一无二的,看到新闻里陌生的村子却有着和“石门”相同的地名,我曾诧异,难道我儿时熟悉的那个地名被人抢去了吗?今天,就让我带您走近石门。
我的石门,是一个小村庄。村民出入都只有那一条路,窄窄的,至今也没有造宽,因为一边是山,一边是贯穿全村的溪流。沿着小路一直走,进村的当儿还得转个弯,仿佛是一道门。只有走到“屏风”的另一边,才可以看到这个村庄的面庞。真有一种《挑花源记》里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假使有足够耐心在地图上描绘的话,这个村庄一定是伞状的,整个村庄是伞面,那条进出的路就是伞柄,谁离开谁都不完整。就是这样小小的“伞”,为世世代代的村民遮风挡雨。
我问过老人,为什么这座村庄叫“石门”?按理,这儿也应当是山和树占了优势。老人说,看到路边上的那块大石头了吗,那原来是太上老君要搬到村里最高的地方去的,但到路边的时候,天亮了,鸡鸣了,太上老君只好放下石头。起初呀,石头栏住了路,是石头里面的小神仙长大后用法力搬开了拦路石,于是老祖宗们才得以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繁衍生息。老人在讲故事时是怀着虔敬的心的。尽管这故事现在只能作为一个传说来听,我也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信以为真,可是故事中有一点始终没变,这就是村里人心存的善念。小神仙搬开石头,是为感谢村民的养育之恩。人们记住此事,取地名为”石门”,也是为了感激小神仙的搬石之功。
听父亲说,石门,也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地方。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忠孝文化,源远流长。抗战时,石门还成了浙东抗日队伍——金萧支队的驻扎地,部队借这天赐的好地形来从事抗目斗争工作。这石门又成了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古时,“石门”之“石”凝聚了瑰丽的想象;抗战时,石门的“门”随时为从事抗日战争的士兵们敞开,染上了赤诚的红色;小时候,我只是身处其中,不明就里,当懂得了家乡的沧桑之变时,石门的“门”在我心中,变成了坚守正义、凝结文化的厚重之门。
我还懂得,同样的地名也会有不同的意义。石门,从最初的石头门到现在的“心门”,从一个地名到一份内涵、一个象征,给人沉句句的文化感与历史感,构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我想,另一个石门也一定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有着自己很独特的文化烙印,两者虽在空间上永无交集,但会在时空隧道里相互脉脉凝望。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