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发言稿-做一个靠谱的家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共聚一堂一起探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两天全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高中考成绩,这个话题之所以热门,是因为高中考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每个有孩子上学的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顺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最后功成名就。但是一个孩子的成功,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生是不是走得更远更漂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程度。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如何做父母这个问题我们很多家长缺乏深入的思考,这导致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也使得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十分苦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孩子教育问题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进入高中,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基本定型,改变极为困难。所以,要抓好孩子从出生到中考之前的教育。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家长不重视孩子教育的恶果:
1、孩子未来可能处于社会底层,生活窘迫。
2、孩子容易学坏,逆反心理更强。
3、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容易受到伤害。
4、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过早进入社会却不具备生存能力。
5、孩子的孩子可能重蹈覆辙,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6、孩子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教育的终极目的我想就是孩子今后能够身心健康,有成就感、有尊严、快乐地生活。
那么如何做一个靠谱的家长呢?
1、学会陪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条件,但是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绝对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父母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的参与才会完整。父母想要赚更多的钱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有些家庭必须靠父母的拼命努力才能维持生计,这都没有错,但是无论父母过得多么艰难,请把孩子留在身边,孩子宁愿和你一起吃苦,也不愿意成为“留守儿童”!
2、学会倾听。当孩子试图跟我们交流的时候,你一定是他的唯一,或者你在这个时候是他最喜爱的人,因为如果他有更好的同龄的小伙伴,他一定不会跟你说话。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我们有多忙,或者心情怎么样,一定要放下身子,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如果孩子诉说的是他高兴的事情,那我们也应该和他一起高兴;如果孩子说的是委屈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去安慰孩子,并帮助孩子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如果缺乏耐心,孩子本来想和我们分享他的趣事或者倾诉他的委屈,我们却用不耐烦来回应,这样做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尊,还有本该和睦的亲子关系。我们要努力做到,我们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只有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亲子关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发挥功效。
3、多一点耐心,鼓励。在座的诸位,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孩子上学之前,我们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充满了最大程度的关爱和耐心,孩子喊出第一句爸爸妈妈,孩子刚刚会站,孩子走出了第一步,孩子学会说第一句话·······这些最微小的都会让我们欣喜若狂,四处给亲友炫耀,那个时候,我们总认为我们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最优秀的孩子。可是,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突然变得焦虑起来,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远远不如别的孩子优秀,贪玩,不够专注,作业不认真,成绩比较差,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耐心,情绪越来越暴躁,而在我们暴躁的情绪的笼罩下,孩子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畏惧学习,进而开始厌学,成绩越来越来越差,最后我们面对孩子糟糕的成绩,不得不无奈地说:“哎,我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我们回过头来想,孩子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吗?如果我们在他刚上小学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攀比,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我们的孩子或许能够变得更加优秀,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4、有长远眼光。孩子的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孩子没有考上大学,我们都不能放松。
5、家庭要有书香气。家长爱读书,孩子才能爱读书,家长爱学习,孩子才能爱学习。如有条件,家里最好能有一个书架,每年给孩子添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读的书。少看电视,少玩手机。
6、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自己一滩污泥,有什么理由和资格“何恨铁不成钢”?
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