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节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
四、构建我市教育发展新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如何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等方面,有过深入的思考,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提出了“讲好故事、用好人才”,举办了两届慧远故里文化节,举办了果商大会和“梨花为媒、赢商天下”招商推介会,举办了在京青年才俊代表座谈会,广州、深圳、珠海商界精英座谈会。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人才资源确实丰富,学子报效家乡的情怀令人感动。所以,我们要继续打造“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升级版。
一是要建立包省联才机制。这次我到北京见到了原中校友,他是咱们人,1986年考入清华大学。而且还有他弟弟,同年考入同济大学。一个是清华,一个是同济,双喜临门。现任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交谈中,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老家的市委书记来看我”。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应该对人才更加重视了,尤其是前沿的、高端的,能够掌握国家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才。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一次人才建设出台制度的根本所在。为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按省市行政区划,划分包联区,负责做好对接、引进、服务等工作。
二是建立人才智库。各级各部门,所有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系统的老校长、老教师,要把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学生中,那些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有所特长的人才,通过相关部门提供到智库。要把这些人的学术背景、专业特长、科研成果、项目转化、联系方式等情况,掌握清楚,造册登记。
三是设立大讲堂。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学者到机关、学校、开发区等地方,开办讲座。特别是要邀请那些学有所成的学子回母校开展励志教育,讲述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奋斗历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每年新入学,我们一定要把家乡的人才请回来给孩子们讲一讲,激励他们去努力奋斗去发展,从小就确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我们将来要以制度的形式定下来。
四是人才工作常态化。首先是对接好。人都是感情动物,有了感情和友谊,就会互相牵挂、互相交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各级领导对所联系的人才,平时要主动打电话沟通问候。其次是服务好。逢年过节,他们回来后,我们要主动陪同,介绍家乡的变化,搞好服务,并尽我们所能,为他们解决一些老家的后顾之忧。再次是使用好。我们每年年初在谋划招商项目时,常常感到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上级的最新政策、信息和导向,掌握得不充分、不及时。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可能,主动向他们咨询政策动向和国家投资倾斜方向,说明我们的产业发展需求和项目建设方面遇到的难题。总之,要通过善始善终的对接、贴心暖肺的服务,把我们个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转化成他们报效家乡的强烈情怀,把他们报效家乡的情怀,转化成助力发展的实际行动。
五、营造我市教育发展新生态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五长合力”的教育共同体,通过营造教育发展新生态,推动我市教育工作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去迎接教育改革新高考。
一是市长。我们所说的市长,不是单指市长一个人,是指市四套班子领导,是领导集体,都应该肩负起振兴教育的重任。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上,凡是涉及教育工作的重大事项优先研究,凡是涉及教育的重大问题优先解决,凡是教育所需资金优先划拨,凡是教育所需的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凡是涉及教育的政策环境优先保障,努力形成全市上下、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局长。首先要谋篇布局。要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领导下,严格贯彻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工作方针,着力抓好学校布局、资源配置、校园建设、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其次要开拓创新。把握新高考、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既要推动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又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既要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要抓好校园标准化硬件建设,既要抓好普通高中教育,也要抓好职业高中教育。再次要严督实导。坚持严抓严管,把综合督导和专项督查、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教育督导、教育监管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