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它可以让人从一个相对轻松的方式入门,去了解一个我们现实世界里存在于绝大部分时间的重要规律——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相对于其他规律,其实并不特殊,前提是你需要了解和定位清楚你自己。定位清楚你自己之后,即可以从宏观、也可以从微观、甚至在这之间取任意一个值…去认识、去了解、去研究、去应对。不过,不管那个定位和角度,发展的程度越深,各个定位和角度运用的原则就越相似,和其他规律的根本也就越相似。——甚至,你可以做到‘大道归一’的程度。而这个,就是看你自己做到的程度如何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一看。后面是结合书中内容,做的部分摘录,及点评:
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肌肤之亲,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里的英雄梦想。(By杜拉斯)——是什么,都可以。去定义清楚,然后做到。
经济学不是一套答案,而是追寻答案的架构。(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存在。能找到一个适用一定环境范围的公式,已经是极限状态了。而公式,依然需要放到适用范围里去代入,才能算出答案。
“有些人在自己睡着时说话,经济学家却在别人睡着时说话。”(By维克托·富克斯(Victor Fuchs))——莫名被戳了笑点…
很多经济取舍都有一个特色:它能帮助某些人,却同时伤害了其他人。经济学家关心的是统计受到伤害或帮助的所有人,而不只是新闻报道里的几张脸孔。(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被聚化为统计数字,是在那个范围的必然。
每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只盘算自己的安全…只盘算自己的获利。而他在这么做的时候,如同很多其他情况,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去促成一个与他本意无关的目的。虽然与他本意无关,但也不会因此使社会更糟。借由追求自身的利益,他频繁地促进了社会利益,比他认真设想促进社会利益还有效。(By亚当.斯密)——看不见‘那只手’时,不要自寻烦恼;看见之后,在于‘为我所用’。
如果有某个东西你想要少一点,就用租税抑制它;想要多一点,就用补贴鼓励它。基于各种理由,有些个案的抉择可能是聪明或不智的公共政策,但至少它们采用了诱导法,而非忽视问题。(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能力弱时引导,能力强时堵截…
所有成本都是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当你做一个选择时,你没有选择的东西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机会成本”。(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取舍,本源之道。
真正的成本不是你已经花的钱,而是你放弃的东西。(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对于你放弃的东西,你说值多少,就值多少…不过,你得用赚回来的表示。
没有哪个人可以得到想要的每样东西,也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得到想要的每样东西,因此,取舍是不可避免的。在人们有各种技能与欲望的现代经济社会中,问题在于如何协调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问准确问题时,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市场经济就是协调这种精密分工的社会机制。(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市场经济,只是路径,之一。
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把愤世嫉俗的人定义成“一个知道每样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其价值的人”。(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观己,知人。
价格是视世界上的供需互动,即人们愿意且能够取得的状况而定的。(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价格,是个‘动态’表达。它更多的时候,受‘供需’影响,和它的价值,关系不大。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当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时,人们可能会拿其他商品取而代之。例如,当橙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用其他饮料或维生素C来取代;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少开车,或可能共乘一部车,或买一部更省油的车。(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只是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你的收入的购买力降低,因此你不能像过去一样每样东西都买,你会买较少的东西或是同样的东西少买一点。(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环境因素…
供给量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下所生产的特定数量,供给是指在每种价格下生产多少数量。供给量是一个点,而供给是一条曲线。(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升维之后,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深度的哲学意义上,供给与需求的真相也许不总是可爱的、在道德上吸引人的或令人向往的,但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一种有力且准确的方式,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价格为什么处在那个水平,以及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的理由。供需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世界各地、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以及从铅笔到比萨的各式各样商品的市场。(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供给与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力量,但不是供给与需求的所有结果都是人们想要的。(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我们面对的每个结果,都是有利有弊的…和人们是不是想要,关系不大。
价格管制会导致无法辨识出到底谁才是需要帮助的人。价格管制改变了每个人所面对的价格,某些需要帮助的人会接受这个价格,但更多不需要帮助的人也受到影响。(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复杂系统的问题,要注意联动的影响。
“经济学并不是挺尊重人们期望的一门科目。”(By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尊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争取的。
但不管政治理念如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绝对尊重任何政策的各种取舍。(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懂得付出代价,才能解决问题。
高度无弹性的商品,往往很难用较便宜的商品来取代。(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每一个特点,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强项)和不适用的范围(弱项)。
假如这是一个普通流行乐团,不是乐迷被“秒杀”的乐团,乐迷对它的需求是有弹性的,只要价格下降某个百分比,就可能导致数量增加更大的百分比,因而提高整体营收,那么就该考虑降价。但是,对预期门票会销售一空的超级乐团来说,需求可能是无弹性的,有些粉丝会不计代价抢购门票。在这种情况下,乐团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票价,其需求量与销售量顶多只会稍微减少。如果你是个乐迷,你可能已注意到过去10年或15年,最红的乐团就是这么做的。(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定价,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手段。
关键是,任何乐团或厂商在设定价格时,都不应该只想着抬高价格,而应考虑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可以用稍高或稍低的价格来试验,看看客户反应如何。(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具体考虑什么,依据是目标。
短期而言,需求与供给常常是无弹性的;长期而言,则是有弹性的。(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得知其而善用。
在供给方面,商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发现,花长一点时间比只花短短几个月更容易扩大生产规模。短期来看,供给量对价格可能相当没弹性,但随着时间的拉长,当厂商有机会调整时,供给的确可以变得相当有弹性。弹性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经济体的价格短期内容易暴涨暴跌,因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都不大,但长期来看,供需的数量都会调整,价格就会变得更稳定(尽管如此,价格并非固定不动)。(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在我看来,调整能力的价值,在大多数时候,都大于预测能力的价值。
当需求无弹性时,增加的生产成本往往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当需求有弹性时,增加的成本就会由生产者承担。如果能源价格上涨,我们知道所有需要能源来生产的商品(基本上,差不多是每样东西),都将有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观己,知人。
无论是酒精的罪孽税(sin tax)[图]还是购买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动机,当你不觉得自己有办法翻遍旧经济期刊,搜寻有关弹性的统计值时,试图猜测任何特定政策的结果,都是自讨苦吃。但如果你去思考需求与供给在任何特定情况下有无弹性这个基本概念,那么你将可做出有凭有据的预测。(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这个计算方法是,折现值(PDV)等于未来值(FV)除以“1+利率(r)”的t次方,t为年期。或者把它写成公式:PDV=FV/(1+r)t。(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公式出来之后,是拿来用的。
或许,我是说或许,每周工作60小时或80小时的资深专业投资人可以定期挑出这类股票。但如果你是坐在家里读《华尔街日报》里昨天写的更早以前发生的新闻,那么你应该明白,股市专家在几周前就知道大部分消息了。你不可能用这种方式看透市场行情。(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积累成专家,也只是增加了可能性而已。这个时候,你需要看一看你自信的理由。
所有的投资忠告最终都基于一个事实:你需要存些钱,越早开始越好。无论你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还是五十几岁,总是有上百万个理由让你无法存钱,但如果你不稳定储蓄,到了60岁或65岁才想求得锦囊妙计,让你在退休后享有高水平的收入,那根本是缘木求鱼。(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这是现实,你得有自己的解法。
事实上,赞成专利的经济论点是:允许专利在一段期间内的独占地位,可以促进创新。这种有限制期的垄断,其权衡取舍的是公共的利益。(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市场经济的宏观层面,更偏向于变化的量。
尝试帮助这些低收入者的每个方法,都会遇到这个敏感问题。如果一个富裕的社会不帮助穷人,似乎是残忍、不道德的,但如果社会帮助穷人,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穷人自力更生的动力。(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没有方案是完美的。但是,从现在的基础上,去做得更好,是有空间的。
事实上,在微观经济学中出现的个人理性行为,当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这么做的时候,有可能导致出乎意料的结果。想象你在人山人海的体育场里听音乐会,你想以更好的视角观赏台上的滑稽表演,所以你站了起来。然后,别人为了好好观赏,也站了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了。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出于微观经济、个人观点的理性行为,但最后宏观经济的结果是,没有人能得到比原来更好的观赏体验。(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理性,更多在于后天积累。
经济增长会随着时间产生复利效果。年增长率的若干差距,会在一代或两代人后造成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复利的本质,还是在于不断的积累。
国民收入低的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全球化才变穷,而是因为和全世界其他地区几乎完全脱节。事实上,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曾经对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摆脱贫穷有莫大的帮助。若说全球化造成贫穷,就像在怪运动使你体重超标(其实是你没运动)。如果你没有参与,经济活动也就不可能对你造成影响。(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货币是整个经济的价值衡量标准,使居民、企业、经济学家、政府统计学家有一种方式衡量并比较他们遇到的每样东西的价值。(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现今存在的、最好的价值衡量标准。
“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把它花掉。”(By安布罗斯·比尔斯)——在金钱的价值交换角度看,确实如此…但是,结合金钱附加值时去认识时,是另一回事…比如:金钱的保值储存。
举个例子,假设我有两份主要工作——编辑经济学文章和打字,再假设我有一个秘书,我做这两份工作的速度比秘书快,我在这两个领域有绝对优势。这样一来,我应该做这两份工作吗?当然不。相较于我的秘书,我可能在编辑经济学文章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打字方面只有较小优势。我每天只有这么多工作时间,如果我专注于编辑(此时我的生产力优势最大),雇用一个秘书来打字,那我就可以完成更多工作。(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分工的出现,和意义。
换句话说,强势美元有助于外国人投资美国资产,而不是购买美国商品。反之,弱势美元有助于外国人购买美国出口的商品,而不是投资美国资产。(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调节措施,就成为了一种手段。而运用手段的根本,在于实现你的目标。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说:“有知识的公民,是共和国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要素。”虽然美国的经济制度十分健全,但它仍需要有知识的公民于公于私认真支持。于私是扮演工作者、管理者、消费者、存款人、投资人与创业家的角色,于公则扮演公民、选民与政治人物的角色。(By《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做好自己,才有其他。
当前,一边是经济学理论臻于完善,模型愈加复杂,一边是民众普遍缺乏经济学常识,常常忽略经济学常识而依靠情绪思考,甚至官媒为政治正确性违背经济学原则忽悠民众。这期间的鸿沟,也有不少的经济学通识的书籍,有些书虽然有趣但个头不小,例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些则完全靠讲故事,虽然有趣味但论述不系统,而《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则综合了两者,非常有趣味且简单扼要而系统的论述了经济学原理。但如果以为这和许多“30天学会××”的速成书籍一样,那就冤枉了它,书名中带有的“极简”,原因在于作者认为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对公共政策做出建议的经济学,大多只用到大学入门课程的程度。是的,只要了解这些,就可以没脾气解释许多社会现象,例如雪灾中为什么村民坐地起价一个鸡蛋涨价到50块钱,为什么深圳房价暴涨而二三线城市萎靡不振等。
其中的汇率部分,虽然篇幅不多,却能够完美解释了目前赵国的境遇。
背景是赵国经济增速下滑,人口老龄化,库存多,产能过剩一系列不利因素,触发是美元加息,美元变得强势,外资开始加速流出,抛人民币换美元,人民币供应增大,故而人民币汇率承压力度大,想不贬值都难。但政府应该维稳汇率吗,书中的答案是,应该,书中说“没有哪个国家希望它的企业花不合理的时间去担忧如何自保,以便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或者把心思放在如何从这些波动中获利上,而不是放在如何从生产与销售中获利上”,例如以美元计价负债的企业,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较大。按照赵国的惯性,更是稳字为主,故而博士,官媒都发话稳定情绪。但光喊口号没用,还得切实行动,这就涉及到汇率干预。书中提到两种办法,其一,执行收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但目前国内是遭受负面经济冲击,如果运用收缩性货币政策,会直接影响流动性,进而冲击国内经济。目前保国内经济要紧,故而此路不通,目前暂时没有直接再来一个四万亿的强刺激,而是以其他方式释放流动性。只能执行书中提及的第二个干预办法,在外汇市场直接买人民币,使用外汇买回人民币,减少人民币供应,稳住汇率。但这个方法就万事大吉了吗,没有,书中说,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是这么打,子弹消耗太快了。还有两种办法,书中没有提及,现实中有专家建议了,第三种就是和美元脱钩,采用一篮子货币计价,这种方法就是玩不下去了意思,一般后果就是一脱钩就狂泻千里,泰铢的前车之鉴不可不提,最后,以赵国的聪明,想到最后一计,资本管制,因为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做法这种方法带来信任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赵国执行这个方法挺巧妙,人民币本来不算是特别自由流通,个人换汇都有限额的,想超额换汇,只能走灰色渠道,一个是采用蚂蚁搬家,一个是走地下钱庄,还有一种是虚假进出口等,因为不合法,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打击了,且不落下资本管制的辫子。这种堵漏洞也不是长久之计,人家外资来赚钱,现在想走不让走,久之国际信誉损失大。因此,最后人民币还是会贬值。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说:“有知识的公民,是共和国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要素。”虽然美国的经济制度十分健全,但它仍需要有知识的公民于公于私认真支持。于私是扮演工作者、管理者、消费者、存款人、投资人与创业家的角色,于公则扮演公民、选民与政治人物的角色。本书秉持着尊重市场力量的精神,但也承认这些市场力量有时可能失灵。我们相信政府的政策可能非常有用,但也明白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政策不仅没用,反而会弄巧成拙。本书试图呈现兼顾短期需要与长期成功因素的观点,让读者能够搞清楚世界各区域的经济议题。
经济学的观念与洞察方法,为读者提供了有用的语汇系统,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解释全球不断演进的经济中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以及可能的权衡取舍关系。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学并不指向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它可以引导我们找出更条理分明、更深思熟虑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以反应了作者一贯的简洁、坚定、温和的文风,也是我在合上书本后最直观的感受。其余的感受还有:
做自己最适合的事,就有更好的生产力:在经济学教科书里,称之为比较优势。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所取舍:公平只是一个相对的词汇。
人一生积累财富的关键是什么?越早有投资经验,就越容易真正扩大财富。
在财富积累这个层面,关键是懂得利用复利——如果储蓄是为了大额消费,无疑是损失了更高的利益收入。在投资上,无论是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投资人的风险承担能力是最关键的因素;另外一点是自己能用多少时间来投资。
穷国可能追赶上富国吗?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穷国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低成本获得富国现有的技术与发明。关键点在于富国是否能继续保持在技术和效率上的领先,穷国是否能降低技术升级对富国的依赖。
权衡性财政政策的第三个困难,在于政治的本质。在经济好时节制政府支出,经济差时扩大支出,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不是一般政治人物能有的智慧。
现在越发认识到,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就在于内部的竞争。当一部分人的技术发展起来时,他们需要竞争获取其它人的市场来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市场竞争结束后,原本落后地区的人在成本上和原产地竞争;大量生产技术的转移,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发展竞争。人类的智力、知识、工具甚至语言的多样性,都远远超越了造物主在自然创造的复杂度,自然的简单性与漫长的修复周期,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类的欲望与想象力。
经济学告诉你的,就是在约束与机会中果断地权衡自我的利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