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微型小说(5)
二、塑造形象及心理描写训练
我辈岂是蓬蒿人
无边莽原上,有一个踽踽独行的人,他不知自己将往何处去。他把自己叫做跋涉者。
跋涉者独行在风吹草低的原野上,四周的绿令人赏心悦目。四周往来追逐相嬉的动物们让他心生怜爱。就留在这儿吧!他放慢了脚步。一个低沉然而柔和的声音在静静的旷野上响起,刹那间充盈整个世界:“补充1”跋涉者心中一动,尽管不明白为什么,却下了决心向前。
走吧走吧,平原变成了高山。山中没有路,山脚处满是鲜花绿树。清澈的溪水在奇异的山石间流淌着;偶有风吹落几片轻柔的花瓣漂在淙淙流淌的水面,引得溪中鱼儿争着浮上嚅嚅地吮。鸟儿们躲起来娇声婉转,微风过林,叶簌簌地响起来,静下去,又响起来,如遥远的大海动息有情。跋涉者似乎陶醉了,又想留在这方乐土。不,也许这里也不是我生来所寻找的。他好像有一点明白。那个声音会告诉我:“补充2”是吗?
他渐渐向山上行去。没有路,而且花儿、草儿、鸟儿都丢在身后了,不可见不可闻。他走进了黑暗,无声的夜。他小心地摸索着,然后发现周围是风吹无声的荆棘,找不到路的我为什么不留在山下呢?没有人告诉我要上来呀。这里满是刺的荆条,走到哪儿才是尽头?也许永远走不出去了?那个声音像从山的另一边传来,幽幽的,坚决地说:“补充3”
跋涉者拼命抽打着、践踏着密匝地荆棘,舔着割出的伤口上的血,拔出身上的刺,循着那个神奇的声音走下去。寒气一点点逼人起来,快要到山顶了么?天透出微熹的晨光,他欣喜若狂,长啸着奔向山的另一面。猛然间,他愣住了:补充一段景物描写,约80个字。太阳那么真实的静静地在他眼前,一个无比温柔的母亲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补充4”
温柔的母亲的声音,不过是一个虚拟罢了,其实就是跋涉者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有助于跋涉者形象的塑造。
补充1示例:孩子,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这儿不是你的归宿。
补充2示例:孩子,你的目标在远方。
补充3示例:孩子,你没有退路,下面是深渊了。来,别怕,跟着我,跋涉。
补充4示例:孩子,你知道吗?你是夸父的子孙……
三、开头、结尾的补写与情节的补充
生死抉择
1.微型小说,开头贵能使人一见钟情,根据下文为这篇小说写一个开头。
舍不得离开家园又终于不得不离开家园的刘大爷,看到洪水已经漫上桥面,才拄着拐杖,扶着桥栏杆,带着孙儿,小心翼翼地涉水过桥。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原本好端端的桥栏杆有一两丈不见了,于是用木杖探试,才知道这座五孔桥中间的一孔已被洪水冲塌。多危险哪!要不是这断栏杆提醒他,爷孙俩再往前跨出一步,就会双双葬身激流之中!
于是爷孙俩赶紧掉头往回走,打算爬上屋后的小山逃生避险。
爷孙俩刚走回桥头,就看见不远处有一辆汽车正向大桥开过来。
险在眉睫!
刘大爷当机立断,赶紧迎着这辆汽车奔去,站在公路中间,频频挥动手中的木杖示意并大声呼喊:“大桥断了!”
2.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试根据下文作合理的想像。
“爷爷,这位叔叔为什么要自个儿寻死?”
“孩子,你不懂。他不是寻死,而是求生!他加大马力是为了尽快逃离险境。”刘大爷一边惋惜地拾起被车碾断的木杖,一边说。
“你给他挥手,他为什么不肯停车?”
“风雨声太大,他听不见我的喊声,他误认为咱们爷孙俩要搭他的车逃难。他不愿为咱耽误他宝贵的时间,可是他哪里知道前边等他的是这样一条死路!唉,可惜我的木杖太短,没能挡住他。”
“他怎么敢碾断你的木杖?”
“这是非常时期。别说碾断一根木杖,甚至还可能把我撞倒,从我身上碾过去呢。”
“爷爷,洪水越来越大了,咱们还是赶快上山吧。犯不着在这儿拿生命去冒险!”
“我还要等一等。你听,远处又有汽车开过来了。我还得在这儿拦车,把大桥断了的消息告诉他们。你先抄小路上山,别在这儿等我。”
“如果他们还像刚才那位叔叔那样,甚至对着你开过来怎么办?”
“不能这样想。世上的人不都一个样。如果再过来的司机仍误认为我要搭车逃难,却愿意把车停下来,那么他就能因此得知这一险情,同时也会因此大难不死。如果……如果他不肯停下,一意孤行,硬要去死,咱也挡不住。是死是活,现在只能让人家去选择。但是我绝不能见死不救!”
正说话间,又一辆汽车驶近了大桥。
3.结尾,每一个人都已经知道了,但怎样写才更有力度,试写一个结尾。
1.示例:傍晚时分,滔滔洪水铺天盖地而来!
2.示例:然而不知为什么,车上那位留着长发的司机不仅没有因此停车,反而突然加大马力,不顾有木杖阻拦,快速绕过立在路当中的刘大爷,猛地冲上断桥,在刘大爷雷喊风吼般的“啊呀”声中冲入河底……
3.示例:刘大爷猛地推了孙子一掌,吼道:“你快走!”紧接着几大步跨过去,视死如归地又一次站在了公路中间。
接女儿回家
他和她今天是来接女儿回家的。
一条铁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着,铁路修了三年,女儿就在大山里住了三年。
他是修铁路的。他俩答应女儿,等铁路修好了,就接她回家。
他和她轮流把女儿抱在怀里。女儿也知道就要第一次坐火车啦,女儿就一声不响的,女儿很听话。
他和她抱着女儿来到了一个车站。车站不大,上车的人却不少。大山里有了铁路,就把山里和外界的距离拉近,人们不用脚就可以走出大山,走进山外的多彩的世界里。
车上的人很多,他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她也在一边护着,生怕有人碰着女儿。
女儿还没有坐过火车。没有铁路的时候,女儿成天叨咕着坐火车。他从登山就许愿等铁路修好了,一定带女儿坐一次火车。可这次真正坐上火车啦,女儿却一句话也不说了。
他和她心里都感觉到,女儿坐上火车,女儿即使不说话,女儿的心情也是愉快的……
车上的人太多了,他和她想给女儿找一个座位。让女儿真正坐一坐火车。
他就问身边座位上的人,有一个坐外边的人说到前边的站就下车。他抱着女儿就在这个人身边耐心等着,她也在一边站着。
列车不停地在山间逶迤穿行着,一会儿上了桥梁,一会儿钻出了涵洞,列车勇往直前着。
前方的车站到了,那个人下车了。他就把女儿轻轻地放到座位上。女儿终于可以坐一坐火车啦,他和她心里都笑了……
车下又上来了一些人,列车上的人更多啦。她在座位边紧护着女儿,生怕拥挤的人们碰着座位上的女儿。
列车又继续前行了。一个年轻人挤过来,年轻人突然抱起他们的女儿,她忙护住女儿……
“你干什么!”他大声说。
“我坐这儿……”年轻人说。
“没看这儿有孩子吗?”他说。
“什么孩子?哪儿来的孩子?你这人有毛病吧……”年轻人还要动他们的女儿。
“你才有毛病……”他急了,用握风枪的有力的大手抓住了年轻人的胳膊……
幸好列车长过来了。“怎么回事?”列车长问。
他说:“我女儿在座位上好好的,他却非要坐……”
年轻人也不示弱,“你女儿在哪?哪个是你女儿?我看半天了,整个被子包个东西就占着座位……”
微型小说的结尾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有时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试补出结尾。
示例:“这就是我的女儿……”他把裹着的被子一层层打开,一个骨灰盒就露了出来。骨灰盒上边,有一张小姑娘的照片。小姑娘正瞪着大眼睛,看着列车上的人们……
他的眼睛湿润了,“三年前,我在打前边的黑石山隧道时,隧道老塌方,我几天没下山。女儿上山来看我,遇上了山洪!……”
列车长攥住了他的手,“你就是铁18局5处,月掘进隧道超百米9队的风枪大王李师傅?!这就是你们的女儿小花?!……”
列车长把小花抱起来,亲吻一下,又轻轻的放到座位上:“就让我们共和国筑路工人的孩子,坐最后一回火车吧……”
四周的人都站起来了,都默默地看着小花……
光线暗下来了,列车驶进了黑石山隧道,车厢里一片啜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