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之1251—1300篇(5)
康熙十五年(1676年)盛夏,京城荷花盛开,纳兰容若在净业寺莲花池赏荷,怀念起刚从京城南归的严绳孙,于是写下此词。
这首词从京城的荷花联想到江南严绳孙家乡的荷花,从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转入对幻想中的江南荷塘的描写,两人之间的情谊就这样不待言而自明。词的字里行间全是怀念、追昔之意,而末尾句更是显出纳兰心中无限的怅惘。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上景下情,又情景交织,其结处与《临江仙·寄严荪友》一阕有一曲同工之妙,极浪漫,极见性情。”
1266.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纳兰容若)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篇起首打破词先写景后言情的常例,破空一句“泪咽却无声”,直接写出了词人的悲痛。下片紧承上片,和妻子以前分离时说的话还历历在心,孰料竟然永别。该词真实地抒写由悼亡伤逝与离世超尘相交杂而产生的痛切之感。
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卢氏死后,痴情的纳兰就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不分白昼夜晚,他的脑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有一天,他突然有所解悟,自己该给亡黔麓了品瑟萋柔堂拳雪翥只 眼盈盈,心中又生出无数感慨。于是,这首恰如杜鹃啼血、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词就产生了。
现代作家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容若丧偶之后,一直难遣悲怀。在亡妻遗像上题词,犹如当面呼唤,相看泪眼。这时以笔代言。写下来自是字字牵情,语语酸心。”
清代文学研究专家严迪昌《清词史》:“‘卿自早醒依自梦’也即对‘人间无味’是否醒悟的表述。词人设想爱妻‘早醒’(逝去)也就早离尘海、弃去无味之人间,自己却仍梦着独处其问,了无生趣。怨苦、怨怼转生出超离尘世的幻念,古代文人通常将此当作谋求自我解脱的药剂来平衡心态。”
1267.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纳兰容若)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开篇即问“知己一人谁是”,而后自答“已矣”,推许爱妻是自己生平的第一知己,这样的写法,先声夺人,直抒伤痛之情。接下来却笔锋勒马,由刚转柔,由明转暗,用情语诉尽心底绵缚伤痛悔恨。 “疏雨洗遗钿”一句清淡凄冷,亦情亦景。全词情意飞涌直下,篇幅虽小,但字字句句缠绵婉转,至情至真。
康熙十三年(1674年),词人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这首词就是悼念亡妻之作。
全词有景有情,情意盎然,让人读起来感到飞流直下,但丝毫没有什么不妥的感觉,反倒是让人泪下如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正好道出了纳兰的心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康熙十七年七月,卢氏葬京西北郊皂荚屯。叶舒崇撰《卢氏墓志铭》有‘于其没也,(成德)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之句,叶氏似曾见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