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选择”训练(2)
二、议论文写作示范
谈 模 仿
一只乌鸦对老鹰俯冲抓羊的“迷鸦”姿势心生羡慕,便矢志练习俯冲之术。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习得棒了,便去俯冲抓羊,可由于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结果是羊没抓起来,自己反被牧羊人捉了去。乌鸦的悲剧就源自她对老鹰的盲目模仿。盲目模仿是极其错误而有害的,我们务须戒之。
本来,模仿只要适当,就是有益的。如:模仿动物的动作,有了强身健体的五禽之戏;模仿动植物的机理,有了仿生之学;模仿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了各门艺术之源……模仿就是学习,模仿促进提高,模仿带来创造。
模仿本无错,盲目就是过。盲目则没有理性,盲目则不切实际,盲目则盲从盲动,是有害无益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拉罗什富科说:“模仿往往是使我们迷路的向导。”比如一只猪吧,她对大象心生羡慕,决意模仿,就在自己的鼻孔里插了一把洋葱,结果成了天下人永远的笑柄。她还只是滑稽可笑而已。再说那头象吧,她对猪族心生艳羡,也决意模仿,于是就割鼻而仿猪。结果,她变得非象亦非猪,两头没着落;尤其严重的是,她丧失了大象的生存利器,最终饿死在肥美的芭蕉树下。爱默生说:“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由象观之,的确如此。即使没有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盲目模仿也终归不可取。即如影子,她永远只是模仿物像,就永远没有创新,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没有任何份量的“尾巴”。又比如一个人,若他能成为像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人物,绝不是由于他绝妙地模仿了莎士比亚,而是因为他有创新。“模仿不能成大器。”模仿得再好,也只是对他人的“复制”和对自我的“压缩”乃至“删除”,绝不是创造和超越。总之,盲目模仿为害甚烈:造成损失,丧失自我,扼制创新,阻碍发展。
盲目模仿源于羡慕与自卑,幼稚与愚味。对他人羡慕,则由羡慕而生攀比,由攀比而生自卑,由自卑而生自弃,由自弃而生“弃我以从他”。克雷洛夫告诫我们:“模仿别人,必须头脑清楚,然后收效才能巨大;可是没头脑的模仿,却要铸成大错。“而幼稚者没头脑,没头脑则少理性,少理性则难免要盲目模仿。因此之故,那些“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明星模仿秀,往往是人格幼稚、心智不全的人。耽于盲目模仿,就是沉溺自卑与自弃,就是放任幼稚与愚味。
模仿要适当,理性须增强。可以说,理性是引领我们走出模仿误区的向导。我们要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弄清楚该模仿什么以及该怎么模仿。首先,我们要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分清是非,并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好模仿的榜样。试问:模仿古惑仔,可以吗?模仿韩寒,能够吗?模仿洪占辉,不行吗?选好了模仿的榜样之后,还要注意掌握分寸(即“度”),保持本色(即“我”)。因为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而分寸失当,则将丢失本色,进而丧失自我,还谈什么“发展自我”呢?除此之外,我们在模仿之中还要着眼于创新与发展,不要亦步亦趋,生搬硬套。就说那只空想主义的乌鸦吧,她何必硬学老鹰俯冲抓羊那一套呢?若是把老鹰的俯冲之枝模仿到家,进而创造一种俯冲捉飞虫的绝招,再研习发展,辅以盘旋、空翻、软硬着陆等等,形成组合套路,传之子孙后代,岂不是更好吗?
受人善待,心怀感激
有这样一个故事:卡罗尔连续四周都烘烤一个馅饼送给邻居史密斯夫人,史密斯夫人由当初的惊喜万分渐渐变为百般挑剔。第五周,卡罗尔因为太忙而未送,史密斯夫人竟然愤然责问道:“我的馅饼呢?”这一声“理直气壮”的责问,不禁让人心中发冷:你怎么愈是受人恩惠,愈是不知感激?
其实,当你受人善待,你就应当心怀感激。
不庸讳言,史密斯夫人这种人还真是不少。这种人受人善待多了,便形成了接受的习惯;接受的习惯一形成,感恩之心便麻木;感恩之心一麻木,便觉得受人善待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人也许会辩解说:“谁叫你当初对我那么好?我可不想为你的馅饼承受什么负担。”难道,当初对你好也错了?你本来喜欢冷淡或者虐待?要知道,别人没有善待于你的义务,你却拥有拒绝善待的权力,你为什么又不曾拒绝?既然感激将会成为你的负担,那么受惠就不应作为你的享受,你为什么还得寸进尺?不客气地说,这种人在人格上存在自私唯我、冷漠无情的缺陷。
受人善待,本是一种幸福。如果把幸福看作是生活的甘露,那么感激便是甜蜜的品味和由衷的礼赞。不知感激的人就缺少这种素质和能力,于是挑剔、抱怨、无休止地索取,全然没有满足与幸福。因此,这种人得到的越多,心中的不满越深。
予人善待,自然是出自一种善意。这种善意很纯粹,也很脆弱,需要珍惜和呵护。试想,我一次次满腔热情,你一天天冷若冰霜,我会怎么想?我总是有情有义,你最终没心没肺,我会怎么做?你习惯于接受而不知感激,必然造成我的心灵受伤,恶性互动的结果,难免是恩断而义绝,想要恢复到以前的平淡状态,都不容易。卡罗尔会高兴史密斯夫人的挑剔吗?甚至,她还会送馅饼吗?其结局很可能是:一场亲密接触,双方都很受伤。有一段时间,媒体上热议着一件事:青年演员孙俪长期资助一个贫困大学生,不被感激倒也罢了,后来因拒绝其提高资助金额的要求,竟遭到他的公开怒责。孙俪能不伤心吗?普天下善良的人能不寒心吗?
我们为受人善待而感激,为身处幸福而感念,这种感激和感念,是对“爱”的爱惜,是对“善”的善待,是致意泥土以温情、致意雨水以欢畅,是回报阳光以烂漫、回报春风以飞扬。受到善待愈多,则愈当心怀感激。
感激的社会效应是无比巨大的。感激的心是桥梁,它让更多的关爱在心灵之间传递。在感激中,我们缔造生活的美好;在感激中,我们营造社会的和谐。对施恩者的感激,就是感恩。有人说得好:“感恩是对施恩的最好奖赏,是继续施恩的精神动力。”在感恩中,我们让美好永驻;在感恩中,我们让和谐久远。而不知感激的社会效应也不可小觑。有人喜欢自作多情,无人愿意自讨没趣。是的,既然你已经不能善待我对你的善待,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对你善待?人际是平等的,社会是互动的。你对善意薄待之时,即是关爱与你远离之日;留给你的,除了疏远,还有鄙夷。
对照检查一下自己吧:对亲友年复一年地为你操劳,你是否熟视无睹?对老师日复一日地为你操心,你是否心安理得?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你是否已经没有了感觉,甚至渐生怨言?在你的身上,有没有史密斯夫人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