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之下,自卑之上
失去自信的人一事无成。 自信心,与班杜拉于社会学习理论中所描述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为接近,其所指的是个人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景的能力的评估,简单点就是个人对自己所想或将做的事情的要求或胜任程度。自信与否原就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心境,即一个人尝试用自己那极为局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庞大而素不相识的世界时那种忐忑不安,绞尽脑汁去思考的那种漫长的心理过程。自信又包含两种害人不浅的极端性心理,在此我一一列举。
一颗叫做自信的种子在任何人出生时便会“细无声”地在他的心中种下。某个人学习特别好,成绩排名常常名列前茅,受尽旁人花言巧语、成千上百次的称赞,并且悠然自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土下的自信之种便会迅速长得枝叶繁茂,却不开花,他逐渐变得目中无人,心中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对于他人一些的批评不再是“利于行”的态度,而是当耳旁风或根本不愿意去听,当遇见比他更好的人时便会产生妒忌的心理,在这些恶魔的影响下,这个人就会走向深渊,一落千丈。这便是自信的一种极端,也就是至高点——自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心理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那么,不变得自大,就需要我们去铭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时刻批评自己“肯定能做得更好”。
或许是因为家庭、成绩,亦或是经济与人际,某些人与生俱来便会与旁人有巨大的差距,以此为动力,努力拉近这距离也罢,但有些人就会自暴自弃,戴上面具,掩埋自己以逃避现实,这时,他那颗自信的种子便难以萌芽。某个人因为家庭经济不好,但又觉得丢脸,于是在同学面前产生各种虚假的吹嘘,虽然这也许会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纸包不住火,当那些同学看到你的真面目,可能会觉得被你骗了,离开你,有人说真心朋友是不会离开我的,但,又有谁愿意与一个骗子成为挚友?这,便是自信的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最低点——自卑。从上文我们便知道自卑可能会因为差距而产生,所以,不产生自卑的方法便极为容易,就是不要去太在意这个差距,不去幻想、攀比、炫耀,以及不虚荣,虚心求教,这时,自卑的酸雨云就会自己离开,留下美好的自信的阳光与露水来成长。
过于自信的人即使是对于自己十拿九稳的事也会因自大而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