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鹅头颈
家乡有一特产,名为“鹅头颈”,美其名曰:松花糕。
为什么要叫“鹅头颈”呢?这个名字多不好听,母亲给的解答是:“它吃起来不是软软的吗?可能因为与鹅头颈类似,所以就这个名字”。我也觉得有一定道理,做出来的确是软软的,至于名字,做它的人叫这个名字定也有他的道理。
这种糕在家乡的喜酒、年酒中也是常有的,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吃,大人们也常会忍不住去夹几块,后来剩下的也基本上被各自带回家了。它常被放在一个大方盘里,一般也只放十二块左右,“鹅头颈”表面为黄绿色,让人看起来觉得十分丝滑、爽口,周围包了一圈松花粉,中间一层便是糯米,最内层便是豆沙。整体看起来十分清新,让人产生食欲。
不过看起来再好看,也最终要讲究味道。首先用筷子去夹一块,夹的时候,你便可以感受到了。刚开始夹,你可能觉得夹不起来,因为它实在有些黏。不过当夹起它时,如果再觉得会粘上,便大错特错了,它会顺其自然地被夹起来,让你在感受黏稠时感受到光滑,绝不像别的糕那样,一粘上就夹不断了。将其放到嘴边,鼻子便先起作用了,嗅到的是一股纯天然的清香,没错,就是松花和糯米交错相通的气味。慢慢放入嘴中,清香会蔓延到你的全身,那种软软的、淡淡的甜味与香,会让你无法忘怀。它不可能像别的糯米糕那样粘牙,也不会像什么花糕那样特别甜。放心地嚼,只是软,淡淡的甜,吃完了却好似让自己觉得没有吃到精髓,于是还欲要再吃一块。这种感觉是独特的,而又不平凡的,正常的却又是特别的。
这就是家乡的“鹅头颈”,也是我吃过的乡间最美小吃之一。